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了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也使全世界的人们认识到合理、平衡的经济结构对一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国家因此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的空洞化。虽然中国在这次危机中遭受的创伤没有欧洲等发达国家严重,但是也必须看到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这个时期,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也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渡过难关、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4年多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在某些细分行业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但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制度体系,导致出现了重复投资、投入使用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处理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并且意义深远的课题。本文在参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文章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以及产业产业耦合等概念作了内涵界定,然后从耦合的动因、内容、过程以及运行机理四个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第四章首先在借鉴“容量耦合”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型,接着以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高端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石油化工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前述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作了全面研究,并且通过对辽宁省代表产业的实证分析得出两大产业组成的耦合系统目前正处于耦合发展初期,存在着中度耦合关系。最后,在根据第三章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内容、机理的阐述,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耦合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探索,并相应提出了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加快石油化工业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实证分析了辽宁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石油化工业的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揭示了两者协同发展的现状及空间。但由于受到自身知识水平和数据资料的限制,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面,由于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所选指标的代表性可能不够高;在用熵值法确定耦合评价指标的权重时,由于绝对数值对指标权重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影响,受限于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应用,指标权重的确定难以做到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