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曾雕琢的璞》是澳大利亚华裔作家艾丽斯彭的第一部小说,在这部自传体的小说里,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其亚洲移民家庭和她们在澳洲生活的故事,在澳大利亚主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是怎样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努力生存下来的。除此之外,作品同时也彰显出另一个不为人所察觉但又始终贯穿全文的主题,那就是艾丽斯彭作为一名澳大利亚华裔女孩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求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这部作品叙述了中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外来移民身份的缺失、遭遇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体现着艾丽斯对澳大利亚华裔移民身份的关注,展示了她对当前华裔澳大利亚人的文化身份的新认知和族裔属性的新探索。文化身份是后殖民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指的是个体在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的集体身份进行的选择,是一个人对某一文化或族群的归属感,人们有意识地把自己归属到一个拥有共同标志,意义及行为规范的群体中。本论文以弗朗兹法农、爱德华萨义德及霍米巴巴对文化身份提出的相关理论为支撑,对《未曾雕琢的璞》进行解读,揭示华裔澳大利亚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寻求和定位的过程。艾丽斯出生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家庭,但生活在充斥着西方价值观的澳大利亚社会环境下。换言之,艾丽斯在迁徙异乡的漫长过程中,虽然可以跨越地域疆界,获得澳洲的居住权,却无法从精神上获得归属感。“边缘性他者”的她陷入了“我是谁?”的身份危机之中。因此,艾丽斯开始了身份寻求的探索之路,经历了无根的困惑迷茫和寻根的理性抉择,她重新认识自己的种族文化,并批判地审视西方主流文化。最后,艾丽斯构建了根植于多元文化融合之上的独特的文化身份,实现了对自身身份和族裔属性的建构。本篇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意义和理论基础;其次从后殖民文化批评的角度分析了艾丽斯彭初涉澳洲的“无根”意识,叙述了其异质文化语境下的物质生活压力、交流障碍和身份迷失,然后论述了艾丽斯如何地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主流文化间进行理性选择,树立“寻根”意识,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新的、多元的文化身份,在异域文化中扎下了根。最后得出结论,即澳大利亚华人的身份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以多样性和流动性为特征的;他们多元混杂的新文化身份的确立是不同文化间冲突与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