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在民主理论的研究中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他将民主概念与以自主治理为基础的公民精神联系在一起,将民主的核心看作是一种有关自主治理的艺术和科学,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提高自治能力,在经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实现民主社会秩序的构建。只有自主治理的公民精神被激发出来,公民之间才有了合作与共同理解的基础,这样的民主社会才能保持应有的活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本文详细介绍了奥斯特罗姆民主观提出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目前的民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一个以“权力”“操纵”概念为核心的状态,但是这种状况已经严重背离了民主社会的本质,正是基于这种危机使得奥斯特罗姆开始重新反思民主。他通过细致的研究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社会应当是自主治理的社会,而不是国家主导的社会,按照奥斯特罗姆的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做好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的人们应该是具有较强的自主治理能力和结社能力的,奥斯特罗姆试图通过提高人与人之间的解决问题的自治能力来创建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本文详细分析了自主治理的内涵,阐述了自主治理与民主的关系,对导致民主社会脆弱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构建自主治理的民主社会所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处于日常生活困境中的人们学会如何自主治理,发展出与他人互惠的建设性的关系,才能期待民主作为一种真正有活力的生活方式发挥作用。但是,奥斯特罗姆的民主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奥斯特罗姆的民主观过分依赖于公民社会,同时这种民主理论还极易造成社会分裂的后果。同时,奥斯特罗姆还对不同文明的文化传统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并根据不同的文明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他尤其关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其中关于公民精神的思想以及对儒家文化的分析,或许对中国的民主秩序的构建与完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