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显示:人类必须在本世纪中叶之前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1.5℃以内,才能将各种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全球各国急需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采取快速且深远的低碳转型变革策略。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不仅在中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最高,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其他行业。鉴于此,以碳排放达峰为分水岭,研究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后的变动趋势情景,不仅能为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后至净零排放前的中长期减排路径提供决策支持,还能为全球其他国家电力行业碳减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IPCC 1.5℃特别报告涉及的电力行业评估结果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将该报告中与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调整和碳减排相关的评估信息量化分解到中国电力行业,并根据官方权威数据资料对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等相关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处理。为全面阐述中国电力行业现阶段综合发展水平,对其基本经济指标、投资建设指标、技术效率指标、能源消耗指标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动态分析。(2)通过国际间比较分析,结合已实现达峰国家峰值后碳排放的变动轨迹趋势特征,总结了其他国家达峰后出现的趋势类型,并根据中国碳排放特征,分析了符合中国电力行业达峰后趋势的情景。(3)构建了基于马尔可夫链的中国电源结构预测模型,预测了截至2050年之前的中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依据模型结果设定了电力行业峰值后趋势技术减排情景;通过碳定价机制设定了电力行业峰值后趋势经济减排情景。为全方位揭示中国电力行业峰值后趋势情景对全球主要国家的综合影响,分别构建了以煤电技术进步为外生冲击和以碳定价机制为外生冲击的全球多部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4)结果分析表明:虽然电源结构技术进步比碳定价机制在中国电力行业产生的减排效果显著,但同时也会抑制本研究中分析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反之,尽管在中国全行业执行碳定价机制对全球各国的影响较平缓,但该种峰值后趋势情景达到的减排效果也完全满足全球温升目标的约束条件。因此,本研究认为,极端的煤电下降方式纵然能以最快速度和最显著的减排效果实现温控目标,但不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碳定价机制导致的减排在短期内虽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中长期来看,更符合全球经济—能源—环境协调统一发展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