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贸易在我国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加入到WTO以后,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学者都对对外贸易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分别从出口商品的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对外贸易结构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研究的地域范围一般为某省、全国或者我国与其它国之家间的比较。本文则在国家倡导开发滨海新区,推进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京津冀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希望由此能为京津冀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本文在回顾了比较优势理论形成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京津冀各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禀赋情况,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到对京津冀经济和资源等状况的一般认识。其次,分析了京津冀对外贸易的总量,并按照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分类标准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做出分析,从宏观上认识京津冀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再次,按照国际通用的分类标准(SITC),分别计算了SITC中除“未分类的商品”以外的各类商品的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并对结果做出分析。最后,讨论了京津冀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并重点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角度对京津冀产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在巴拉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岳昌君博士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变动,并据此计算出京津冀出口商品的RRCAi C指数。通过此指数可以看到北京和天津出口的商品结构基本上都反映了当地在资本和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而河北省出口的商品更多的反映了该省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而不是充裕的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河北的外贸商品结构虽反映出其在钢铁冶炼工业上有一定优势,但其行业技术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而京津两地制造业水平和研发能力都高于河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河北的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