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原发性肝癌(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2.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3.对比分析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转移瘤的18F-FDGPET/CT影像学特点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对三者的鉴别价值.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肝转移瘤组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的肝转移瘤患者76例,男52例,女24例,年龄30~90岁,平均(61.3±12.4)岁.所有患者均行常规PET/CT显像检查,其中19例患者同时行PET/CT延迟显像.
  1.2肝细胞肝癌组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的肝细胞肝癌患者53例,男45例,女8例,年龄33~79岁,平均(57.6±8.0)岁.56.6%(30/53)伴肝硬化,90.6%(48/53)伴乙型肝炎,94.3%(50/53)行AFP检查,69.8%(37/53)行CA199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常规PET/CT显像检查,其中18例患者同时行PET/CT延迟显像.
  1.3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45~81岁,平均(61.7±10.2)岁.11.1%(3/27)伴肝硬化,37.0%(10/27)伴乙型肝炎,51.9%(14/27)行AFP检查,81.5%(22/27)行CA199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常规PET/CT显像检查,其中8例患者同时行PET/CT延迟显像.
  2.主要仪器与显像剂
  PET/CT扫描仪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VCT.显像剂(18F-FDG)由日本住友公司的回旋加速器生产并通过自动合成模块自动合成,放化纯度>95%.
  3.图像分析及诊断标准由2位具有PET/CT诊断经验的核医学医师采用互盲法分别分析PET图像、CT图像及PET/CT的融合图像.诊断标准:病灶18F-FDG浓集水平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为阳性,病灶18F-FDG浓集水平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近或减低为阴性.
  [结果]
  1.肝转移瘤76例,SUVmax为8.74±4.75,18F-FDGPET/CT显像阳性率为96.1%(73/76),80.3%(61/76)的肝转移瘤同时伴有其他组织的转移,其不同原发肿瘤的肝转移灶的SUVmax值并无统计学差异.肝细胞肝癌53例,SUVmax为5.34±3.78,18F-FDGPET/CT显像阳性率为64.2%(34/53).肝内胆管细胞癌27例,SUVmax为8.32±4.21,18F-FDGPET/CT显像阳性率为96.3%(26/27).18F-FDGPET/CT对于检测肝转移瘤、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共19例肝转移瘤、18例肝细胞肝癌、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同时行18F-FDGPET/CT双时显像,三组PET/CT早期显像与延迟显像T/NT分别为3.06±1.92和4.73±2.91;1.71±0.93和2.58±1.22;2.87±1.41和3.74±1.97.肝转移瘤、肝细胞肝癌组的早期相与延迟相T/N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18F-FDGPET/CT对于检测肝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瘤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高于肝细胞肝癌.
  2.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有助于提高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3.综合分析PET/CT全身显像、肿瘤标记物及其他临床资料有助于临床对肝转移瘤、肝细胞肝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通过过氧化氢(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眼小梁网细胞(TMCs)氧化损伤,利用α-硫辛酸(α-LA)对氧化应激的小梁网细胞进行干预,观察TMCs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改变,研究氧化应激、NF-κB、TNF-α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α-LA对TM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期为临床青光眼防治提
目的:探讨胸腺瘤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87例胸腺瘤组织石蜡标本中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情况,分别分析其在胸腺瘤中的表达与胸腺瘤发生发展及侵袭和转移之间的关系。  结果:E-cadherin和β-catenin在胸腺瘤WHO分型和Masaoka分期中的表达情况:E-cadherin在上皮性胸腺肿瘤中的表达情
学位
目的了解本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SCCmec分型和α型-酚溶调制蛋白(PSM-α)的基因检测及PSM-α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治疗及明确本地区MRSA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00株MRSA菌株,采用PCR方法鉴定SCCmec分型和检测PSM-α基因,并通过细胞形态学方法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研究PSM-α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常规治疗组和臭氧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HCT),全血粘度(低、中高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数值,以TCD中PI值的变化,经过数据分析,探讨臭氧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上述检查项目的影响。  研究对象及方法:将济宁市中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05月住院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臭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记录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C/EBPα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EBPα基因与bcr-abl融合基因的相关性,探讨C/EBPα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50例CML患者的骨髓标本和2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外周血标本(其中CML慢性期33例,加速期7例,急变期10例),用RT-PCR方法检测C/EBPα基因mRNA表达情况及伊马替尼对C/EBPα基因
目的: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分子流行病学,为监控医院感染的流行和爆发,以及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山东省某医院2013年2月~2013年4月临床分离的对厄他培南耐药的1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4株大肠埃希菌,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系统对这15株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霍奇(Hodge)试验初步筛查菌株是否产碳
目的探索IL-10基因位点(rs1800896,rs1800871,rs1800872和rs3024500)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纳入MG患者480例,健康对照组487例,采用SNPscanTM分型技术分别对4个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在MG组与对照组、各个亚组(发病年龄、胸腺情况、抗体情况、首发症状受累范围、病程2年间最重时Osserman分型及
学位
目的建立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大鼠模型,观察PCP大鼠肺、肝及脾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因子,分析感染大鼠免疫机制的变化;对血清、肺组织以及BALF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筛选具有诊断或预警PCP的标志物。  方法1.腹股沟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建立PCP动物模型,留取血液、BALF、肺组织、肝组织及脾组织;2.制作肺、肝
目的观察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发生率,分析AR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机制,并初步探讨AR的干预措施。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的脑梗死患者400例,入院行颅脑影像学检查,并全面评估颈部及颅内血管状态。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7天后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us ela
学位
目的  探讨T2mapping成像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椎间盘退变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52例受试者行腰椎MR矢状位T2WI及正中矢状位T2mapping成像,根据椎间盘退变Watanabe分级标准(简称Watanabe分级),对兴趣区椎间盘进行分级,并同时测量髓核(Nucleus pulposus、NP)和纤维环(Anulus fibrosus、AF)前后缘的T2值。依据Os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