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高速公路运输网规模巨大,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增加了道路负荷,也突出了运行风险问题,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随着高速公路检测系统的完善和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推广,研究智能化、人性化的风险防控技术是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事故风险防控方法的研究,也从被动经验模式向主动防控模式转变。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管控方法,在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提高道路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速公路运输网规模巨大,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增加了道路负荷,也突出了运行风险问题,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随着高速公路检测系统的完善和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推广,研究智能化、人性化的风险防控技术是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事故风险防控方法的研究,也从被动经验模式向主动防控模式转变。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管控方法,在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提高道路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论文从事故风险防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高速公路逐级限速控制方法。首先统计了加拿大Whitemud Drive交通数据和甬台温高速公路事故数据,分析了可变限速控制对道路通行能力、车速离散性等效率和安全指标的影响,验证了实施可变限速控制的必要性。根据逐级限速控制策略对交通流预测的需要,在经典的METANET宏观交通流模型基础上,引入可变限速控制参数和驾驶员服从率,提出模型改进和参数标定方法。探讨了高速公路瓶颈形成的原因和位置,将其划分为道路基础设施产生的固定式瓶颈和交通干扰波影响产生的移动瓶颈。分析了不同交通状态下静态限速和可变限速实施后的交通波时空影响范围,为逐级限速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逐级限速控制优化模型的设计中,首先提出了逐级限速控制策略,明确以突发事故为代表的瓶颈路段上游的控制区域划分方式,以及追尾事故风险判别方法。为了实现事故风险防控和缓堵保畅的目的,本论文将高速公路逐级限速控制问题抽象为一个多目标问题,并使用线性加权法构建优化目标函数,以满足模型实时计算和便于求解的需要。提出了逐级限速分级次数的确定方法,添加保障交通运行和安全的约束条件,根据实际道路和交通环境求解最佳限速方案。仿真实验验证环节,应用MPC算法将交通流模型和限速模型整合起来,滚动优化限速级数和限速值。在不同交通条件下,将静态限速控制和逐级限速控制方案的运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论文提出的考虑事故风险防控的逐级限速控制研究是可行的,可以起到缓解拥堵、提高安全的作用。
其他文献
台风是中国最为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之一,其影响集中于夏季,每年都会给中国沿海地区造成数百亿甚至上千亿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沿海省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经济活动最密集的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一半以上。并且由于经济体量的扩大和台风强度的提升,台风对中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所上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将“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台风对中国沿海地
改革开放后,中国高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已呈现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产业集聚会产生知识溢出、劳动共享等正外部性,对区域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区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借此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理论与文献,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高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是我国高等级公路结构中普遍使用的材料。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随着车辆载荷的激增和多变的自然环境,路面早期出现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实际服役过程中,会出现材料损伤和结构破坏,进而影响着道路结构使用寿命。其主要原因是道路结构设计中难以全面分析荷载—冻融耦合作用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影响,从而无法对结构损伤做出精准评价。为此应当研究冻融损伤对材料寿命的影响情况及水泥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移,经济发展形势向好,城市房价加速增长,市场预期提高,引起了强烈的投资需求,致使住房逐渐脱离居住属性,形成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升级。为了解决这类经济问题,我国先后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力求去库存、稳房价,引导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稳房价的前提是平衡房地产供给与需求,在供给方面,政府严控土地供给,加强房地产开发和
沥青路面在公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路面的病害频发和养护处治效果不佳却制约了其发展。裂缝是主要并且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之一,它的出现导致路面承载能力和行车安全性下降,若不及时处理将引起更严重的道路损伤。采用灌缝胶填封是有效的裂缝修补手段,所使用灌缝材料的性能优劣与道路养护寿命、路用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寻求性能优良的灌缝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灌缝胶的研究现状,存在灌缝胶制备工艺复杂、受热
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不断加剧,交通系统能耗与排放日益增加。在“碳达峰、碳中和”策略的影响下,优先发展低碳、绿色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电动公交车已成为城市规模最大的公交车型。然而,电动公交车存在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对公交的排班调度产生较大影响,阻碍了电动公交车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采用无线充电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推动公交车电动化进程具有积极作
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大、封闭性强、车辆类型复杂的特点。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极易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当发生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时,能见度大幅降低,驾驶员行车视线受到干扰;当路面湿滑甚至结冰时,路面附着系数大大降低,也会造成极大的行车安全隐患。我国相关交通管理部门通常采取限速管理、封闭路段等措施以应对恶劣天气,但这些管控措施多依据工作经验,缺少科学的理论支撑。不合理的管控措施会降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逐渐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道路供给与车辆需求不平衡的矛盾逐渐突出。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此类现象的唯一途径,也是我国的根本国策。目前,实施公交优先的主要方法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为空间优先、时间优先及时空协调优先三大类。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公交车带来优先通行的权力,但同时也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首先,现有的方法往往以直行公交为主,而忽略了转向公交对社会车辆造成的影响
玄武岩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Basalt Fiber-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BF-RPC)是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新型混凝土材料。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预应力BF-RPC梁的抗弯强度与自重之比接近于钢梁,可以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解决钢结构的投资高、耐火性差、易锈蚀等问题,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目前BF-RP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宏观性能方面,对微、细观的研究还
随着车联网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推进,以人工驾驶、网联车、自动驾驶车为代表的多主体参与的复杂交通场景逐渐成为现实。人车共驾中,智能车的决策行为一直以效率和安全为主要目标,却忽略其与驾驶人决策行为的一致性问题;且以往驾驶人的驾驶风格一旦确认后就不再发生变化,是稳定不变的,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驾驶人的风格随周边交通环境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为寻求智能网联混合交通环境中智能车更符合驾驶人效益追求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