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的实现需要两种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即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地球将成为人类群居的村落,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像“村民”一样朝夕与共。这种变化使得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以及外语教学的目标、手段、方法、策略都发生变化。 由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文化意识的培养明确地摆在英语教学中更加显著的位置;并把“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作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入手,结合我国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论文围绕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怎样在实际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以及对教师的自身要求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着力提出了一系列培养文化意识的策略和教学活动。 论文第一部分分析了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特别是从调查分析中发现,目前我国中学生的文化意识相对薄弱,且缺乏相应的引导。作者还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有关“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语言与文化和语言与交际之间的密切关系着手,构建了全文的理论框架;同时阐述了国内外对这一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 第三部分结合教材特点与教学实际,具体介绍了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方法、内容以及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加强文化导入,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其次,注重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识辨力;再次,创建文化氛围,发展学生的文化感受力。其中,加强文化导入是文化意识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注重文化差异是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创建文化氛围是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第四部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一历史的重任最终落在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的身上;所以,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也应该有更高的自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