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病灶的准确定位及定性检测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着这个目的,本文初步探讨了在18F-FDG PET/CT显像中配合呼吸门控的使用在肺部肿瘤诊断及放疗定位中的价值。目的:研究呼吸门控装置在18F-FDG PET/CT显像中对肺部结节定性、定位诊断的帮助及在放疗定位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4例临床经CT发现肺部肿块及结节并怀疑为肺癌或者已诊断为肺癌,经CT发现肺内小结节怀疑转移的病人,共30处病灶。分别在实时定位检测装置(real-time position management,RPM)下行呼吸门控检查与在平静呼吸下行非门控检查,并由同一名核医学医师进行病灶体积及SUV值的测量。(1)比较病灶的大小、体积的变化及SUVmean、SUVmax的改变。(2)以10%为时相间隔将每个呼吸周期图像分为10个呼吸时相,0%~90%。0%对应为吸气末期,50%为呼气末,研究30个病灶在呼吸门控中各个时相SUVmean、SUVmax值的变化。(3)利用感兴趣区技术勾画(ROI)计算出病灶在PET、CT及融合图像上的体积,比较病灶在呼吸门控与非呼吸门控条件下病灶融合度的变化。结果:(1)在对30例孤立性肺部肿块与结节的诊断中,呼吸门控引导下的病灶与非门控的病灶相比,其大小及SUVmean、SUVmax有了明显的变化,其病灶的体积缩小,而其SUVmean、SUVmax平均各自升高27.16%、26.09%。(2)30个肺内病灶经统计后发现在一个呼吸周期下,同一病灶在不同时相内SUV值也不同,呼气末时SUVmax最大。(3)比较30个病灶在呼吸门控及非呼吸门控显像中融合精确度的变化。我们发现呼吸门控显像病灶的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度较好。在呼吸门控下,上肺、中肺、下肺病灶融合度平均各自提高:14.1%、21.7%、50.3%,且在下肺的病灶融合度的提高明显优于中上肺。结论:呼吸门控装置在PET/CT中的应用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及提高病灶SUV值,在融合图像中能更好的体现代谢与解剖的结合,为临床医生对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