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位于第四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健康遭受到其危害,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严重影响了年轻女性的生活质量。宫颈癌进一步进展、转移、恶变,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阻断其进一步侵袭、转移,显得尤为重要。 激活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是一个介入不同细胞信号通路的构架蛋白,RACK1的多蛋白结合表面可与多种因子结合,调节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増殖及抗调亡能力等,发挥其调节肿瘤进展的作用。在许多上皮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均有研究报导。上皮-间质转化(EMT)可以促进多种上皮性恶性肿瘤的进展、恶变,EMT是指上皮细胞在一定的病理、生理条件下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癌细胞通过EMT过程后粘附性降低,细胞活动力増强,进而取得冲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侵袭的本领,进入淋巴或血管向远处脏器转移。研究发现,EMT能够加强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加深宫颈癌的恶变。过表达的RACK1可以使EMT过程中的E-钙粘蛋白低表达,波形蛋白高表达,这与EMT的发生过程一致。 本实验通过研究宫颈癌SiHa细胞,通过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RACK1转染到SiHa细胞中,来获得过表达RACK1的SiHa细胞,分析过表达RACK1的SiHa细胞中EMT相关蛋白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过表达RACK1与宫颈癌EMT的关系,研究宫颈癌侵袭、转移、恶变的分子机制,为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过表达RACK1是否可以影响宫颈癌SiHa细胞中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分析RACK1是否使其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方法:1.宫颈癌SiHa细胞培养及重组质粒RACK1转染;2.运用RT-qPCR方法检测三组细胞(转染重组质粒RACK1的实验组;转染空白质粒的阴性对照组;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中RACK1、E-钙粘蛋白、波形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3.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细胞中RACK1蛋白、E-钙粘蛋白、波形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4.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组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法)进行统计分析,组内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X ±S)形式表示,以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中RACK1 mRNA的相对表达量(1.25±0.59)高于阴性对照组(0.71±0.12)、空白对照组(0.66±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T-qPCR方法测得实验组细胞中波形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3.42±1.04)高于阴性对照组(1.13±0.19)、空白对照组(1.06±0.13);E-钙粘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0.38±0.09)低于阴性对照组(1.08±0.20)、空白对照组(1.13±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中RACK1 mRNA、波形蛋白 mRNA、E-钙粘蛋白 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3.western blot方法测得实验组细胞中RACK1蛋白表达水平(0.94±0.08)高于阴性对照组(0.74±0.07)和空白对照组(0.72±0.09);波形蛋白表达水平( 1.13±0.12 )高于阴性对照组( 0.65±0.10 )和空白对照组( 0.58±0.07 );而 E-钙粘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 0.53±0.11 )低于阴性对照组(1.06±0.10)和空白对照组(1.13±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重组质粒RACK1成功转染到宫颈癌SiHa细胞,成功获得了过表达RACK1的宫颈癌SiHa细胞。 2.过表达RACK1能够使宫颈癌SiHa 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升高,而E-钙粘蛋白的表达降低,从而促进宫颈癌SiHa细胞发生E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