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传播及其中国实践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u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并极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今时代,科学精神传播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已引起了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本论文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科学理论视角系统地研究科学精神传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厘清科学精神传播的内涵与特征,全面总结科学精神传播的历史进程与实践经验以及科学精神传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深入探讨中国如何推进科学精神传播实践的发展,并指出其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科学精神传播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指出科学精神传播是科学精神影响社会公众的过程,科学精神传播是科学传播的重要内容,科学精神传播是科学精神培育与弘扬的重要途径。科学精神传播的特点体现在它是科学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是隐含伦理价值观念的传播,是负载正确价值导向的传播,是指向和影响社会公众的传播。其次总结科学精神传播的历史进程与实践经验,概括中西方科学精神传播的历史,指出大众传媒、学校教育、政府宣传、科普活动都是科学精神在近现代社会的传播路径。树立有求真精神的科学家典型、借助大众化的科普作品及科学影视节目、建立常态化的各类科学精神传播平台、举办多形式的科学道德与科学精神宣讲活动等都是科学精神传播的主要实践经验。然后阐述科学精神传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研、教育领域都需要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精神在中国的传播与培育已取得了基本成效,遵守学术和科研道德规范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勇攀科技高峰的献身精神成为主流价值观,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社会共识。科学精神的正向传播是能够给社会带来很多积极影响的。科学精神的传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研环境建设,还能够促进国家和社会创新意识的提升。最后阐述科学精神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当代中国科学精神传播总体上看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倡导科学精神的社会氛围还有待增强、媒体机构对科学精神传播重视不够、科学共同体科普意识有待加强等现实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崇拜权威和官本位意识形成的不利影响,功利主义科学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科研评价和奖励机制存在一些问题,科学道德教育重视和开展得不够。由此推之,加强科学精神的传播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针对当代中国如何在全社会更有效地传播科学精神,推进科学传播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对策:一是要清除功利主义科学观念的不良影响,二是要增强大众媒体的科学精神传播动力,三是要营造鼓励求实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四是加强科学共同体的学术自治制度建设,五是强化学校的科研道德教育和创新教育。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要把传播科学精神与科技强国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在一起,高度重视培养和传播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着力推进科学精神传播,为我国发展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培育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具体建设实际,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矛盾学说。在国际上,“苏共二十大”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由“波匈事件”所表现出的局部矛盾激化的现象,引起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而国内“三大改造”完成后新出现在人民内部的一些矛盾问题,促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最终形成。目前学界对《关于正确处理人
学位
现如今,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儿童的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书本知识,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审美、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成为了当下儿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国家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逐年递增,发展学生个人、让学生成为更加全面且优秀的个体成为了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创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提出,不仅带来了教育观念的革新、教育方式的转变,同样也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校园室内空间环境对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生产环节是农产品质量控制的起点,也是重点和难点。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农产品最广泛的生产者,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中存在天然的缺陷,如何在确保农户利益的前提下促进农户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是政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农民
学位
水伦理来源于人类涉水活动实践中实际呈现的诸多伦理问题,是处理人与水之间关系时应当遵守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其内容和特性以人水关系的应然性认识为前提,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态环境、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其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与生态伦理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但人水关系的特殊性又使水伦理拥有了自身独特的问题域和理论域。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水伦理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和演变规
学位
江苏历史文化名村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是我国古村落当中更具文化特色、更有代表性的村落。江苏省降水丰沛、水网密布,该地区历史文化名村与水体有着紧密的关系。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的景观更新也在不断进行,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村落更新存在过度商业化、景观同质化、景观维护难等问题,而水体景观则存在水体自然景观退化严重、水体人工设施的废弃、
学位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建筑和构筑物增多,自然地表向硬化地面转化,使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导致热环境恶化,加大了能源的浪费,严重危害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缓解城市热岛,改善微气候,节约能源的绿色优化设计成为城市规划领域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危害的研究尚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微气候研究主要聚焦于挖掘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提升人群热舒适度,对高温易感人群的情绪健康关注较少;在节约能
学位
扬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点上,素有“吴头楚尾、江淮名邑”之称,作为联系南北的交通枢纽与全国盐业销售的重镇,扬州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繁荣。清代的扬州依靠盐业中心的地位,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其园林形成了“城市山林”与“湖上园林”两大类型,在江南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盐商、官员的推动,雅集活动也在扬州园林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城内以私家园林小玲珑山馆的“精英化”雅集为代表,城外则以瘦西湖“公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逐渐增加,农民工作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特殊就业群体,其就业空间已成为研究城市空间的典型样本与关键路径。然而,农民工相关就业空间研究一直受到“性别无涉”观念主导,有必要从性别视角进行农民工就业空间演变差异特征的相关研究。本文在现有农民工研究、女性就业空间研究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性别差异为贯穿视角,以南京主城区范围内的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9年、20
学位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思政教育都有重要的部署。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新时代,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思政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教师要做到“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不断推进学校思政课程的建设。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各个
学位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节约教育是我国从古至今的永恒话题,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不同,每个时代有不同的时代要求,节约教育的具体内容形式等也需要进行不断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节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也是节约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新时代大学生节约教育具有自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