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手指分型分级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初,一些学者开展了小血管吻合技术(MAT,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techniques)的研究,并取得了小血管吻合后的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初步资料,为今后临床应用这种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六十年代,Malt RA、陈中伟与他们的助手分别成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将离断肢体再植成活的壮举,后者首次进行了报道。1965年,Komatsu S等成功再植了一例完全离断的拇指。此后,断指再植术日臻成熟,临床上积累了大量断手指的断指再植和其他诊治资料。在断手指诊治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临床工作者对断手指(SD,severed digits)进行了一定的分类。 科学的断手指分类方法,一方面提供了进行学术交流的描述标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断指再植、拇手指再造、手指损伤修复等的研究和诊治水平。本研究就断手指分类的解剖学基础进行研究和复习,结合临床病例提出了断手指分型分级(TGSD,typing and grading SD),并就这种分类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目的 旨在发现新的更为科学的断手指分类方法,并探讨进行这项工作的方向。 方法 根据成人正常手指的解剖学特点,结合临床病例资料,应用分类学方法,制定了断手指分型分级,并通过临床实践及比较研究探讨断手指分型分级的可行性及其在急诊手指再造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1)手指在解剖学上包括指骨、肌腱、血管、神经、皮肤等各种结构;手指共同参与完成复杂的手功能。(2)断手指分型分级:按照指体损伤平面及关节处理情况,预计断指再植成活后或手指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可能达到的最佳程度,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每一型按照指体损伤性质、骨折情况、皮肤软组织等损伤程度,分a级、b级、c级、d级和e级。(3)各类断手指分型分级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中文摘要断手指均可获得一一对应的分型分级(TG,typing and grading)分类。(4)对第一掌骨部位损伤补充分型为V‘、VI‘型后,断手指分型分级可以应用于急诊手指再造。 结论(l)手和手指的解剖学特点是进行断手指分类的重要依据。(2)断手指分型分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的断手指分类方法,为断指再植资料的统计、总结、交流提供了比较客观的分类标准。(3)断手指分型分级可以应用于急诊手指再造中,并弥补了手指缺损分度(DDF,degree of damaged finger:ee,Chen’5 elassification)在非指体缺损情况下指导手指再造的局限性。(4)断手指分型分级可能推进断指再植、手指再造、手指损伤修复的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对提高有效成分利用率和生物利用度以及节约资源等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珍珠、雄黄和黄连分别作为动物、矿物和植物类中药材代表探索中药纳米粉
中国保健品市场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开创的“三株式自建营销渠道模式”、“脑白金式渠道模式”等都成为我国的众多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经典案例,对我国企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调制技术,虽然理论在三十年前已经提出,但由于当时硬件技术和信号处理理论落后的限制,在当时实现它很困难;直到DFT技术的引入之后,近几年数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作为生物工程领域中一项新兴的技术,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作为一种新的废水处理方法,固定化微生物与悬浮生物处理工艺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率高
水闸这一建筑物,其在运行过程中,主要进行泄水以及挡水等,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中,其主要特点就是,承载能力较低、抗滑能力较低以及覆盖层厚度大等。在平原区中,水工关键建筑
目的:研制表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复合膜,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皮肤切口愈合的影响,探讨表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复合膜抑制瘢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 表皮生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对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以其高工作电压、长循环寿命、高能量密度、无环境污染等优势而成为人们的首选
玉米须(stigma maydis)是禾本科作物玉米(Zea mays L.)的干燥花丝和柱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版(一部)收录品种,具有利水消肿,降压功效。我国的玉米产量约占谷物产量的
生物技术是科学技术领域的一项新的发现,通过生物技术获得转基因产品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产品之一。然而,作为一种新产品,转基因产品有着多种不确定性,对人类、动
总结地震灾区卫生防疫主要工作,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监测、消毒杀虫工作、卫生流行病学侦察、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积极探索军队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改革,开设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