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和黄曲霉毒素在诱发小鼠肝癌过程中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对肝癌发生的影响;研究分析启东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和HBVBCP区T1762/A1764两个位点的变异情况,并探讨其与肝癌之间的关系。
方法:
以HBVX基因转基因小鼠为模型,利用BiostarM-40s微陈列芯片比较研究HBVx组、AFB1组和AFB1+HBVx组的肝组织基因表达谱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各组小鼠12月龄的肝癌发生率;以NCBI基因库中已明确基因型的HBVX区基因序列为标准,利用DNAStar软件序列分析启东地区肝癌组和肝炎组病人中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和HBVBCP区T1762/A1764的变异情况。
结果:
1、HBVX基因和AFB1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小鼠后,12月龄时肝癌的发生率高于单因素作用的小鼠肝癌发生率;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代谢酶相关基因表达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包括上调与下调的基因数目共18项,分别为AFB1+HBVx组13项(13/18,72%)、HBVx组4项(4/18,22%)、AFB1组8项(8/18,44%)。
2、启东地区的HBV基因型分布以基因型C为主,占96.4%(106/110),基因型B占3.6%(4/110),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别;HBVBCP区T1762/A1764的突变率在肝癌组和肝炎组病人中分别为89.1%和85.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变在基因型B和基因型C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HBV基因型C的BCP区突变率显著高于HBV基因型B,OR值为7.336,95%的可信区间为1.608~33.461,而在肝癌组与肝炎组病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1、HBV与AFB1在致肝癌过程中具有协同致癌作用,其分子机理可能与两者引起的相关代谢酶基因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2、启东地区HBV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主,启东地区肝癌的高发病率和HBV基因型C有一定关系。HBVBCP区的T1762/A1764的突变率与HBV基因型有着密切联系,其中HBV基因型C的突变率最高,而与肝癌发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