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奶中的糖类物质主要是乳糖,乳糖降解后有助于改善乳糖不耐症,同时,乳糖在乳酸菌的作用下,会产生有机酸、羰基类化合物以及其它风味物质,即风味物质的产生与乳糖的降解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乳糖代谢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控制酸乳的风味与质量。本实验选用了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Lb)、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t)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3株酸乳发酵菌株,通过对发酵酸乳过程中乳糖、葡萄糖、半乳糖、乳酸、柠檬酸和L-苹果酸等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来阐释不同菌群对糖、酸变化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控制酸乳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柱前衍生化HPLC定量检测还原糖的方法。采用PMP柱前衍生,C18柱分离,244nm下紫外检测,三种还原糖能达到很好的分离;进行了回收率、重复性、精密度和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证实此方法可用于3种还原糖的定量分析。(2)确定了HPLC定量检测有机酸的方法。采用C18柱分离,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液(100mmol/L,pH2.7)(3:97),乳酸、柠檬酸、L-苹果酸能达到较好的分离;进行了回收率、重复性和精密度等方法学考察,证实此方法可用于3种有机酸的定量分析。(3)进行了单菌株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变化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b、La比St乳糖发酵速率和乳酸产生速率慢;同Lb与St发酵酸乳相比,La乳糖发酵力和乳酸产生量偏低;与鲜奶相比,3种单菌株发酵酸乳乳糖含量降低了1.15%~1.40%,乳酸增加了0.70%~0.86%,半乳糖增加了0.38%~0.42%,柠檬酸在0.12%~0.15%之间波动。(4)进行了双菌株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变化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各菌群发酵酸乳还原糖和有机酸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乳糖降低量和乳酸产生量差异不大;同单菌株发酵酸乳相比,乳糖发酵速率和乳酸产生速率快,乳糖发酵力略有增加;与鲜奶相比,双菌株发酵酸乳乳糖降低了1.50%左右,乳酸增加了0.85%左右,半乳糖增加了0.42%左右,柠檬酸在0.12%~0.16%之间波动。(5)进行了三菌株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变化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各菌群发酵酸乳还原糖和有机酸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复合菌群间乳糖发酵速率有差异,其中,Lb、St和La以2:2:1复合时,乳糖代谢速率最快,乳糖发酵力和乳酸产生量差异不大;与双菌株发酵酸乳相比,还原糖的降低量和有机酸的产生量差异较小,与鲜奶相比,三菌株发酵酸乳乳糖降低了1.60%左右,乳酸增加了0.88%左右,半乳糖增加了0.46%左右,柠檬酸在0.12%~0.15%之间波动。(6)对8种市售酸乳中的还原糖和有机酸进行了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市售酸乳乳糖含量为3.14%~3.58%,乳酸含量为0.70%~0.81%,部分样品乳糖含量偏高,乳酸含量偏低,某些市售酸乳葡萄糖含量较高,不同样品间半乳糖含量差异较大,市售酸乳中还含有自制酸乳中未发现的有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