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膀胱癌术前分期和利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估膀胱癌病理学分级与指导术后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膀胱癌的诊疗提供更优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经严格筛选后共有11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9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7岁。113例患者术前均已行1.5T MRI检查(包括T1WI、T2WI和、DWI),并计算癌灶ADC值(b值设定为800s/mm2),且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完整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学分级。术前通过磁共振T1WI、T2WI和DWI序列对膀胱癌患者进行影像学T分期,并将其划分为非浸润性膀胱癌(Ta、Tis和T1期)和浸润性膀胱癌(T分期≥T2期),将113例膀胱癌患者的MRI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对,分析MRI对膀胱癌的分期诊断符合率。通过构建ROC曲线评价ADC值对膀胱癌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并对2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的相同T分期膀胱癌患者进行术后门诊随访,探讨肿瘤术后复发情况与癌灶ADC值之间的关系。结果:113例膀胱癌患者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术前MRI分期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88例、非浸润性膀胱癌24例、影像学未见明显异常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79例、非浸润性膀胱癌34例。共有94例膀胱癌患者MRI分期和病理分期一致,总体分期符合率为83.2%(94/113)。113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灶ADC平均值为(0.94±0.28)×10-3mm2/s,其中低级别组尿路上皮癌和高级别组尿路上皮癌的癌灶ADC平均值分别为(1.14±0.25)×10-3mm2/s和(0.79±0.20)×10-3mm2/s,且不同病理级别膀胱癌的癌灶ADC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分析发现癌灶ADC值与病理学分级之间存在负相关(r=–0.61,P<0.05),当临界ADC值为0.955×10-3mm2/s时区分高级别膀胱癌和低级别膀胱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1.8%和76.6%。此外,随访观察结果显示,相同T分期的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与不复发两组间的癌灶ADC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应用MRI可准确判断膀胱癌的术前临床分期,尤其是对区分MIBC和NMIBC全面有效。2.ADC值可作为术前预测膀胱癌病理分级的指标,利于膀胱癌术前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