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者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群体,如何对其合法权益保护一直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消费者的各项权利中,消费者知情权尤其引人注目,它是消费者理性消费的前提。因此,如何更好地加强对消费者知情权进行保护是一个颇具探讨价值的问题。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消费者知情权概述。知情权,英文名为“the right to know”,又被称为了解权、知悉权、资讯权,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 40 年代,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民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公民要求知情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进而知情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被正式提出来。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知情权进行了界定,可谓见仁见智。有学者从行政公开制度的角度,认为知情权即了解权,是指“作为新的政治权利概念,意指公民了解政府的情况,是现代民主不可或缺的权利”。有的学者则从民事请求权的角度来阐述知情权。认为知情权是在实质性不对等的法律主体之间,通过请求信息公开实现的对自己有直接或间接利益的权利。本文则将其分为广义的知情权和狭义的知情权。广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寻求、接受和传递信息、思想的自由,对象包括官方和非官方的消息、情报或信息;狭义的知情权仅指公民获取官方的消息、情报或信息的权利。消费者知情权,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8 条对消费者知情权作了具体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标明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询问和了解商品或服务的有关情况。消费者知情权的内容大体有三类:(1)关于商品或服务的基本情况,包括商品名称、商标、产地、生产者名称、 48<WP=54>生产日期等;(2)有关技术状况的表示,包括商品用途、性能、规格、等级、所含成分、有效期限、使用说明书、检验合格证等;(3)有关销售状况,包括售后服务、价格等。消费者知情权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主体的特定性:消费者知情权的主体只能是消费者,且仅为生活消费者。第二,消费者知情权客体和实现手段的特殊性:消费者只对自己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享有了解真实情况的权利。第三,消费者知情权实现时间上的特殊性:消费者只有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才享有知情权,其他时间段不具备知情权行使的条件。消费者知情权与生产经营者义务的关系。必须正确界定消费者知情权和生产者经营者义务。消费者只能在消费者知情权范围内行使权利,生产经营者也只需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第二部分是消费者知情权历史考察。从世界范围立法、司法实践来看,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国际组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都非常重视,大都赋予了消费者知情权这项消费者必不可少的基本权利。应该说消费者的权利源于消费者保护运动。所谓消费者保护运动是集合消费者及政府等各种力量,为社会大众争取其应享有的利益,使消费者免受企业界增加的不公平待遇,当消费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得到合理的补偿和救济。尽管法律对于消费者的特别保护可追溯到 19 世纪末期,但第一次明确提出消费者的权利并加以概括总结的,则是美国总统肯尼迪。1962 年 3 月 15 日,肯尼迪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保护消费者的总统特别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出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其中提出消费者有权获得正确的商品资料,有正确了解商品的权利,即明确提出了消费者知情权。 消费者知情权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一,消费者和经营者两大社会阶层的产生。只有商品经济才将从事社会活动的人分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在他们之中产生经济上的利益冲突。第二,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在享受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给自己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49<WP=55>时候,人们也不得不承受由其带来的风险。第三,经营者片面追求个体利益,不惜采取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第四,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 第三部分是消费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价值分析。它对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部分是我国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 我国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存在的问题。第一,消费者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有待增强。第二,消费者询问、了解商品或服务的具体情况遭经营者拒绝时,消费者知情权法律救济存在漏洞。第三,法律救济困难。 我国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完善对策。第一,全社会应行动起来,加强法制宣传,努力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第二,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作用。第三,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漏洞的补救。法律应赋予行政权力适当干预的依据,让行政权力来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具体办法可以合理规定各行政机关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权力范围。第四,完善我国简易程序:1、进一步具体化适案标准;2、建立独立的简易程序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