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要素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快速扩张,城镇规模和空间也相应的扩张和蔓延,然而城镇的建设却不够重视城镇内部的自然要素的利用,缺乏生态空间的建设。城镇化的发展使得我国目前的生态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重视,生态条件的破坏导致城镇生态空间、生态格局的破坏,以至于城镇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也失去平衡,从而使得人居环境质量下降。本文引入生态学理论、山水城市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以城镇内部的自然要素件为出发点,旨在建立完善的城镇生态空间,最终形成完善的城镇生态空间格局。文章在第二章论述了自然要素与城镇空间格局的关系,分析自然要素对城镇空间格局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总结出构建合理城镇空间格局的理念和方法;第三章从生态空间概念出发,将城镇空间格局分为空间结构模式、城镇道路格局、功能空间格局、公共空间格局、生产空间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五类,利用生态串联的手法对各个方面进行串联,使城镇人文要素与城镇自然要素合理的结合起来,协调统一,形成生态的空间结构模式、健康的道路格局、合理的功能布局、丰富的开放空间以及安全的生态格局,这些多元的元素串联,构建富有现代化和滨水特色城镇生态环境系统。第四章以姚村镇为例,通过对姚村镇的空间格局分析,运用自然要素构建合理的城镇空间格局,目的在于形成绿色的城镇空间格局,格局分别在空间结构模式、城镇道路格局、功能空间格局、公共空间格局、生产空间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上进行落实,最终通过姚村镇实际案例的分析,形成绿色生态改造策略。本文是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述,针对姚村镇目前空间存在问题,依据生态优先的理论,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生态格局等现状因素,提出生态的规划改造策略,以及策略反应在土地利用上的变化,目的是为建立以生态条件为主导的小城镇空间格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当前,科技与教育二者之间的变化发展迅猛且密不可分;一方面,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数字化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也处于潮起蜂涌
自然语言具有多义性,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中存在着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多义现象。语言中的多义现象并非同一个语音形式对应几个不同的意义那样简单,它有着更为复杂
无论写诗还是造园,中国古人都喜欢用植物来抒发情怀,创造意境。这种艺术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约一半的诗篇营造意境时运用了植物,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和目标追求,和谐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走向和谐社会的强大系统合力。科学发展观
目前,北京市大多数学校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都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教师通常在备课时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采用相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学生间却
乡土地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程标准将乡土地理教育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作为新一轮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实施的重要途径。如何编写好乡土地理教材,让学
立足于一系列新政策(新教育政策),不难发现,培养专家型教师是成功开展素质教育的理论前提,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政策的急切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诉求,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
读<开卷>第五期罗新璋、王理行二文,触及我近年来特别关心的一个出版物上硬要把汉字方块字改为阿拉伯数码的问题.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之下,教育的功利性逐渐显现,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教育要满足“人”的生命成长这一主要内容,生命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城镇化战略,妥善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