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共同影响的方法,构建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肾阳虚体质大鼠模型。从动物的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相关激素水平对模型进行评价,论证本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对肾阳虚体质大鼠模型肾阳虚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进行观察,进一步对模型进行评价,同时为肾阳虚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新的分子层次上的思路。方法:1.肾阳虚体质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对SPF级22月龄SD大鼠雌性130只,雄性90只进行寒热趋向以及一般性状的观察筛选,将最具肾阳虚体质倾向(停留在寒热板40℃区域的时间介于500s-600s之间且行为学表现符合肾阳虚临床表现)的大鼠进行交配,对孕鼠进行寒食喂养、恐吓、低温环境等方式造模,子代作为模型组;停留寒热板40℃区域时间小于300s大鼠组内进行交配,子代作为正常对照组。待子一代出生后随机抽取6只肾阳虚体质模型大鼠和6只正常大鼠进行血清CORT、T3、LH等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相关激素的检测,对模型进行评价;2.结合本课题组前期大量实验研究与知网检索,筛选出肾阳虚相关基因ANXA1、C-fos、DAPK2、FHIT、IGF1、LAIR1、Lpl1、MBNL1、SOCS2。从正常组和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分别随机抽取6只正常大鼠和6只肾阳虚体质模型大鼠进行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测定,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肾阳虚体质模型大鼠进行评价。结果:1.模型评价(1)一般性状及体重:造模后大鼠精神状态尚可、反应较迟钝、喜静,毛色晦暗、凌乱;肾阳虚体质模型大鼠相较于正常组大鼠体重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清激素水平的检测:肾阳虚体质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相关激素相较于正常组:(1)Corticosterone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明显,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T3水平明显降低,p=0.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CR实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肾阳虚体质大鼠基因定量结果显示:(1)LAIR1水平有升高,差异明显,p=0.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pl1水平显著升高,p=0.000(p<0.05)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FHI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明显,p=0.0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肾阳虚体质模型大鼠的一生物学指标评价显示,本实验所采用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结合的造模方法可以建立肾阳虚体质动物模型;2.本课题从课题组前期研究的肾阳虚体质人群差异基因表达谱结果中筛选出了9条肾阳虚相关基因,在肾阳虚体质模型大鼠9条基因中有3条基因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3条基因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表达趋势。这6条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反应、能量代谢、肿瘤生成、衰老等生理过程。说明该模型与人体肾阳虚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有相似性,进一步论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