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弹性(resiliency)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现有研究对心理弹性的本质说法不一,且研究对象多为某一类处境不利儿童,研究结论往往只适用于这一特殊群体,缺乏普适性。本研究首先回顾和评述了前人的相关研究,接着对心理弹性的内涵进行了深度分析,指出心理弹性实质是个体所具有的一种稳定的自我保护的心理属性,在个体面临困境或危险时它会提供实质性的保护功能,它带有与生俱来的特性,因此处于不同情境下的儿童其心理弹性水平具有相似性。同时,本文对气质、早期父母教养方式等影响心理弹性大小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接着,本研究选取几种不同生活情境下的初中儿童(包括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丧亲儿童、聋哑儿童及正常处境下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江西省五所不同类型中学539名初中学生,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1.初中学生所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具体来说,在父亲教养方式维度上,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以及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的因子上男孩分值显著高于女孩,母亲教养方式中,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感受到母亲的偏爱。初一学生在父母偏爱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初三学生。2.初中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3.五种不同处境类型的儿童(留守儿童、聋哑儿童、离异家庭儿童、丧亲儿童与正常情境下的儿童)的心理弹性不存在显著差异。4.气质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气质上,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它们对心理弹性都有正向预测作用,抑郁质对心理弹性有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对心理弹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父亲惩罚、严厉对心理弹性起负向预测作用。5.高、低心理弹性儿童在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