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受光条件、不同叶龄的番茄叶片吸收光质的差异,根据果实大小的差异选取3个不同品种的番茄1801(小果型)、184(中果型)、春桃(大果型)进行试验。分别选取定植在温室北部、中部、南部的番茄植株,每个品种选五株,每株自下而上取第一穗果上第二片叶、第二穗果上第二片叶,以及顶部幼嫩叶片三个叶位。以全光谱手电筒(波长350nm2600nm)在距离10cm处以相同的角度分别照射白板及番茄叶片,使用地物光谱仪测量全光谱手电筒反射的总光量及光质,番茄叶片所反射的光量及光质。以相同的距离用全光谱手电筒照射番茄叶片正面,并使用地物光谱仪在叶片背面测量番茄叶片的透光量。分别计算番茄叶片对不同光质的吸收量及不同光质的吸收量在吸收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从而确定番茄适宜的补光光质及比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不同品种番茄补光适宜的光质为:紫:411±2nm,6%;蓝:475±1nm,7%;绿:535±2nm,24%;黄:584±1nm,9%;橙:616±1nm,11%;红:681±2nm,43%。对比分析日光温室不同部位的温光环境差异以及定植于温室不同位置的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差异,明确日光温室番茄栽培补光的适宜部位。结果表明,在盛果期对日光温室番茄进行补光时,补光部位与所定植的番茄品种无关,但与温室其在温室内的定植部位及自身的生长发育状态有关。在盛果期(第三穗果坐住)对日光温室番茄进行补光时适宜的补光部位依次为:定植于温室南部的番茄以第一叶位补光为宜(第一穗果上部);定植于温室中部的番茄补光以第二叶位补光为宜(第二穗果上部);定植于番茄北部的番茄以第一叶位补光为宜(第三穗果上部)。通过研究不同温光条件下番茄的光响应曲线,探究低温弱光环境条件下日光温室番茄补光的温度及光强起始点并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番茄进行补光时适宜的光强范围,以期为日光温室不同温光条件下番茄补光强度提出指导性建议。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番茄进行补光时,补光强度与外界光照强度的总和都不应该低于100μmol·m-2·s-1。在低温条件下(14℃)对番茄进行补光时,补光强度与外界光照强度的总和应为440μmol·m-2·s-1460μmol·m-2·s-1。因此,在低温条件下,不建议对日光温室番茄进行补光。当温室内温度达到18℃时,此时补光照强与外界光环境的总光照强度应为160μmol·m-2·s-1180μmol·m-2·s-1。每天15:0018:00利用三种不同光质的LED灯管:全光谱(T1)、红蓝比例为7:1(T2)、以及本试验所得出的411nm,6%;475nm,7%;535nm,24%;584nm,9%;616nm,11%;681nm,43%所组成的试验用LED(T3)在番茄第一穗花开后对其进行补光,灯管长1.2m,功率均为18w。补光方式为两侧补光,到达番茄叶片的光照强度为100±15μmol·m-2·s-1,此时温室内的温度环境为22±2℃。通过对比三种不同光质的LED对日光温室番茄的光合作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所提出的番茄适宜补光光质及比例(T3)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