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国家,乡村凭借其独特的旅游地特征,与景区、都市圈一起并列成为现今三大旅游目的地之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无法替代的旅游产品,已经成为体验乡村文化和乡村遗产重要的旅游方式。
20 世纪80 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乡村旅游,是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休闲娱乐以及疗养身心的需求,也是作为乡村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发展起来的。多年的实践证明,旅游业正逐步成为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成为平衡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为加快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 年全国旅游宣传的主题为“2006 中国乡村游”。
由于我国的乡村旅游以市场为主导,大多数是自发发展,没有规划或者规划不合理,导致乡村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正确地认识分析乡村旅游的内涵,合理地规划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有效手段。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我国乡村旅游的类型及存在问题,在各界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定义;引入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环城游憩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对乡村旅游规划进行指导、分析,论述了乡村旅游规划的基础性调查评价内容与方法;从“区域-社会-经济”角度综合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内涵,以及对乡村旅游规划的指导作用;以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规划为例,对所研究的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当然,本文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