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铅是一种极难被降解而且半衰期长的环境污染物,在人体有一定的生物蓄积作用,易对人体造成各种慢性损伤。已知铅的神经毒性机制主要有:(1)影响神经细胞增殖凋亡:(2)影响钙离子功能:(3)诱导氧化应激;(4)影响小胶质细胞功能,从而损伤神经细胞。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细胞,其激活存在两种途径,即经典激活途径和选择性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小胶质细胞极化为M1型,胞体较大,突起较短,分泌促炎介质;选择性激活途径小胶质细胞极化为M2型,突起变长,分泌抑炎介质。迁移是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当神经元损伤凋亡后,小胶质细胞通迅速迁移至损伤部位,吞噬凋亡神经元,修复损伤神经元或受损血管。所以,小胶质细胞迁移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抵御外来微小损伤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小胶质细胞在铅神经毒性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但关于小胶质细胞对神经系统损伤是保护还是促进作用还存在争议,且还未见到有关铅与小胶质细胞迁移相关的报道。有文献报道,铅暴露可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因子诱发神经元死亡,但同时有研究报道铅作用于C57小鼠可引起海马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存在矛盾之处。钙库操纵性Ca2+通道(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SOCE)是广泛存在于兴奋性和非兴奋性细胞中介导胞外Ca2+进入细胞内的重要通道之一。据文献报道,钙信号与小胶质细胞迁移密切相关,SOCE的抑制剂2-APB可抑制小胶质细胞迁移,但有关SOCE在铅和小胶质细胞迁移中的关系还未见报道,因此,从钙信号入手研究铅对小胶质细胞迁移的关系是可行并富有前景的。目的通过铅处理小胶质细胞的体外实验和动物铅暴露的体内实验,探究铅处理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影响及类型;明确铅对小胶质细胞迁移的作用以及SOCE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CCK8检测Neuron-2a神经细胞增殖能力;2.Iba-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3.HE染色检测海马区神经细胞;4.划痕试验和Transwell检测BV-2和原代小胶质细胞迁移;5.MTT检测BV-2和原代小胶质细胞活力;6.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SOCE水平;7.膜片钳检测细胞CRAC电流大小;8.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STIM1,STIM2,ORAI 1蛋白水平;9.检测过表达STIM1,CAD对铅暴露小胶质细胞SOCE水平,CRAC电流大小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1.1,5,10μmol/L铅暴露条件培养基培养的神经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铅暴露海马区小胶质细胞胞体变大变圆,突起回缩;3.铅暴露海马区神经细胞胞核固缩,染色加深;4.5,10μmol/L铅暴露组BV-2小胶质细胞迁移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0μmol/L铅暴露组原代小胶质细胞迁移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0-10μmol/L剂量内铅对小胶质细胞增殖无影响:6.5,10 μmol/L铅暴露BV-2和原代小胶质细胞SOCE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铅暴露后BV-2和原代小胶质细胞CRAC电流均明显降低;8.0-10μmol/L铅暴露小胶质细胞STIM1.STIM2,ORAI1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9.小胶质细胞过表达STIM1,CAD后给予铅处理相对于单独铅处理外钙内流有一定程度恢复,且细胞迁移能力也有一定恢复。结论本实验研究结果提示,铅可诱导小胶质细胞呈M1型活化,铅通过下调STIM1功能抑制小胶质细胞钙离子内流水平,从而抑制小胶质细胞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