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泄浊汤治疗痛风性肾病(gouty nephropathy,GN)(脾肾不足、痰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该方对GN患者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完善中医药防治GN的理论及科学内涵,探索有效方药,为相关中医药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1.临床试验:纳入72例痛风性肾病(脾肾不足、痰湿瘀阻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益肾健脾泄浊汤组)36例、对照组(非布司他片组)36例。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舌脉象以及SUA、SCr、尿蛋白、尿RBC等检验结果的参数变化。2.动物实验: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非布司他片组),益肾健脾泄浊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每组动物予自由饮水进食适应性喂养1周后,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按奚氏造模法(酵母粉+腺嘌呤)复制GN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予非布司他片灌胃给药,实验组分别予益肾健脾泄浊汤高、中、低剂量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每天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毛色、神态和行为活动度等一般情况。连续给药21天后,麻醉下行腹主动脉采血及取材,检测大鼠的SUA、SCr、BUN,对大鼠肾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并用ELISA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ROS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试验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益肾健脾泄浊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幅度大于非布司他片组(P<0.01)。两组患者的SUA、SCr、尿蛋白、尿RB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的SCr、尿RBC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血常规、大便常规+隐血、肝功(AST、ALT)方面均未见明显异常。2.动物实验结果:(1)大鼠血尿酸和肾功能检测结果:益肾健脾泄浊汤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非布司他片组)均可降低GN模型大鼠SUA、BUN水平(P<0.01,P<0.05),益肾健脾泄浊汤高、中剂量组可降低GN模型大鼠SCr水平(P<0.01),低剂量组大鼠SCr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肾脏外观及病理切片检测结果:益肾健脾泄浊汤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非布司他片组)均可改善GN模型大鼠肾脏外观和病理损伤情况,中剂量组病变相对最轻。(3)大鼠肾脏组织ROS表达情况检测结果:益肾健脾泄浊汤高、中剂量组可降低GN模型大鼠肾脏ROS表达水平(P<0.01);阳性对照组(非布司他片组)和益肾健脾泄浊汤低剂量组的大鼠肾组织ROS表达水平略有降低,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肾健脾泄浊汤可改善GN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SUA、SCr和尿蛋白、尿RBC水平,对痛风性肾病患者肾功能产生保护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用于痛风性肾病(脾肾不足、痰湿瘀阻证)临床用药的参考。2.益肾健脾泄浊汤可有效降低GN模型大鼠的SUA、BUN、SCr水平,对其肾脏病理有改善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影响肾脏ROS的表达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