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草靶斑病是辽宁省烟叶产区发现的一种国内新病害,为害严重。鉴于此,本文对烟草靶斑病致病菌进行鉴定,并对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毒素,以及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烟草靶斑病病原菌鉴定。多次从辽宁省丹东市烟叶产区采集烟草靶斑病标本,经组织和单担子分离后获得病菌的纯培养。根据病斑上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菌培养特性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烟草靶斑病是由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引起,该菌为担子菌门、层菌纲、胶膜菌目、亡革菌属。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hn),属半知菌亚门、无胞菌目、丝核菌属。
2.对烟草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pH为5~11,最适pH为7;在供试的碳、氮源中,对麦芽糖和硝酸钾利用最好;在玉米、烟草和茄子叶片煎汁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率最快;湿度测试结果表明高湿对菌丝生长有利,RH90%时菌丝生长最快;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碳氮源对菌核形成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菌核产生时间为4~8d,一般为4d,变褐时间为4~9d,一般为5d。碳源测定结果表明,产生菌核以麦芽糖培养产生的菌核最大,但数量很少,D-树胶醛糖不产生菌核,其它碳源产生菌核大小相当,以水合甜菜糖培养产生菌核最多。氮源,以硫酸铵培养产生菌核最大,亚硝酸钠培养产生菌核最多,L-胱氨酸和L-半胱氨酸培养不能产生菌核。pH5时产生的菌核最大,pH7时产生的菌核最多,另外pH13时虽前期菌丝不生长,后期也能产菌核,但是产生菌核数量最少。湿度对菌核萌发影响不明显。连续黑暗条件有利于菌核的产生。
3.烟草靶斑病病原菌毒素研究结果表明: (1)在Richard液体培养基培养下,该菌菌丝旺盛生长,紧密交织形成菌球时,为其毒素产生的最佳阶段,此时毒素产生量最大。(2)培养滤液经活性碳柱层析等一系列处理后,即可获得毒素的粗提纯物,该粗提毒素为黄色结晶体。 (3)应用毒素滤液针刺烟草叶片进行致病性测定,叶片上可产生类似于烟草靶斑病病原菌侵染所致的病斑;应用毒素滤液处理烟草幼苗胚根,能抑制其生长,由此表明该病菌毒素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4)热稳定性和α-萘酚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毒素热稳定性很好,且毒素中含有糖。
4.病害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烟草靶斑病病原菌越冬形态主要为菌丝体和菌核,越冬场所为病株残体和土壤。(2)该病菌传播途径主要为土壤传播。(3)烟草靶斑病的侵染方式复杂,研究表明,气孔、伤口和直接穿透均可侵染;田间茎杆也可受害。(4)根据田间发病调查结果,烟草靶斑病的周年消长规律基本可划为4个时期:5.6月为始发期,7月为始盛期,8月为盛发期,9月为终止期。 (5)根据各地调查结果初步认为,烟草靶斑病在各地发病程度的差异性,与气候条件的差异有关。
5.烟草靶斑病菌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嘧肽菌净、三哗酮和甲基托布津的抑菌效果较好,有效抑菌中浓度EC<,50>分别为1.059μg/ml、2.435μg/ml和9.852μg/ml;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6%嘧肽菌净水剂600倍液对烟草靶斑病的相对防效较好,达85.33%,与对照药剂甲基托布津750倍液防治效果相当,优于其它对照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