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以下简称集群)现象的普遍性以及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所表现出的良好发展势头,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地理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集群发展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关注焦点。本文从动态研究的视角对非正式制度在集群形成、发展和锁定的整个演进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进行分析,力求揭示非正式制度与集群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主要创新工作如下: 1.构建了动态研究非正式制度对集群形成、发展和锁定阶段作用效率的理论框架。本文着重选择非正式制度的重要因素——集群的社会关系,通过分析在不同的集群环境约束条件(封闭的环境与开放的环境)下,集群社会关系的演变与集群企业之间合作行为的互动作用,阐述了两者之间演进过程中出现的耦合、兼容、失衡的三种制度演进的效率状态对集群的影响使集群的整个发展过程呈现出形成、发展与锁定的阶段性演进过程。这种动态的研究视角避免了静态分析中的片面化和绝对化,从时间的序列中,通过对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变化及其功能的变化,体现出其对集群的影响会使集群整个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起伏性的发展过程,对非正式制度对集群作用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客观。 2.选择了集群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对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的效率影响的变化,作为动态分析非正式制度对集群形成、发展和锁定的演进过程作用的切入点。这种切入点的选择既避免了将非正式制度中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以及环境习俗等因素对集群影响的展开论述可能导致的体系和逻辑上的混杂,又紧扣了集群的社会关系在集群中的作用与非正式制度特征相呼应的典型性,将复杂的非制度因素对集群影响之间关系加以简单化处理,既有利于逻辑性较强的理论结构设计,也有利于理清非正式制度与集群形成、发展、锁定之间的本质关系。 3.填补了已有的集群研究中仅关注非正式制度对集群经济环境和经济主体行为的正面促进作用的研究,而忽视集群经济环境和经济主体行为对非正式制度反作用研究的不足。本文辨证和全面地分析了集群的社会关系与集群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影响的动态性和阶段性,揭示出集群的的社会关系既是促进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非正式制度自身的特征与集群动态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变化格格不入,成为阻碍集群进一步扩展合作,使其陷入低水平的发展锁定的消极因素。这种发展的、动态的、全面的分析,避免了已有著述对非正式制度对集群作用过多关注其积极作用,而忽视非正式制度对集群发展影响的局限性和负面作用。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背景下所潜伏的危机和隐患,制定适度的集群发展政策,尽量减少和消除非正式制度的负面效应,为集群营造一个良性和稳定的发展环境。 4.推导出了在集群环境下,非正式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可能演变为“社会关系性嵌入依赖”,得出了社会关系性嵌入依赖是导致集群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过度的本地化,由此形成的集群网络壁垒,是最终导致集群陷入功能性锁定和认知性锁定状态的结论。本文对集群锁定问题的研究从集群的社会关系演进的“路径依赖”怎样向“社会关系性嵌入依赖”演变,致使集群内企业拥有的社会关系比例过高,这种过强的社会网络联系可能会降低集群内企业之间合作效率,并最终导致集群整体发展的失衡,创新退化,使集群发展陷入锁定状态。 本文在动态研究了集群非正式制度对集群发展过程的正面与负面作用影响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打破集群锁定状态,防止集群走向衰落的思路: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兼容;集群的本地化与全球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