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命历史叙事”既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叙事类型,也是一个在不同历史时期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蕴的重要文化现象。相同的“革命”与“历史”,因讲述话语年代的差异呈现的却是迥然不同的意义图景。“革命历史”作为“元资源”是不变的,但对“革命历史”的阐释却因时而异。“革命历史叙事”在“十七年”时期,因读者与作者视野在政治情感维度上的高度遇合,遂创造出“革命历史叙事”创作与接受的第一次巅峰状态。新时期以来,“革命历史叙事”在“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写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性改写,它在文学观念、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文本叙述结构等方面均拓展出新的叙事形态,显现出诸多有别于“经典”“革命历史叙事”的风格特征。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亮剑》、《历史的天空》等新革命历史小说为代表,形成了“革命历史叙事”新的叙述模式和美学风格,诞生了大量“革命历史叙事”的异质性因素,形成新时代对“革命历史叙事”的重构景观,成为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新的文学现象。中国当代文学中“革命历史叙事”在审美情趣、叙事立场和历史意识等方面的嬗变,不仅蕴含着着各个不同时代社会文化意识的变迁轨迹,同时作为一种建构生活的力量,“革命历史叙事”又是各个不同时代里各种文化因素角逐整合的结果。任何一种文学的有关历史的“新”的叙述,都将成为一种知识和认识人生的方式——“新革命历史小说”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成为透视中国世纪之交社会文化图景的一个重要现象。该文侧重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革命历史小说”现象进行审美解析和文化透视。以“十七年”的革命历史小说为参照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讨论“新革命历史小说”在革命起源、爱情、暴力、时间和空间等四个层面上的叙事意图重构和叙事策略调整;在“新革命历史小说”人物图谱中,着重考察英雄形象、政委形象、国民党军官形象、女性形象等类型人物塑造的嬗变。“新革命历史小说”是90年代以来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者整合而成的复杂文本,它的创作与接受在不同层面受到时代文化思潮的左右与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