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毛泽东与梁漱溟农民观比较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lf00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和毛泽东同年出生,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各自通过对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的研究,都认识到了农民问题对中国未来之重要性,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躬身实践之。笔者个人认为,梁漱溟与毛泽东主要有三次思想碰撞,第一次为梁漱溟初访延安时两人关于中国性质问题的争论;第二次为1946年关于中国建国方式的考量;第三次为建国后关于总路线中农民问题的异议。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主要是围绕农民问题展开的讨论。鉴于以往关于两人农民问题的比较研究多是围绕革命和改良的辩证关系展开的,所以两人的比较研究多限制在具体的措施和技术层面,并且部分学者对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存在误读现象,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代替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还有的学者认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是复古主义,是开历史倒车。严格说来,以上的观点都不大令人满意。本文经过慎重考虑后提出:梁漱溟和毛泽东的农民问题理论是相通的。这表现在两种理论同是为中国寻求一种秩序,这种秩序必须是社会主义的,没有剥削的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至于梁漱溟认为中国不能以阶级斗争以寻求新秩序,而必须在基层入手逐步培养新秩序的局限性,是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的。就连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不能首先在不发达国家通过革命首先实现,“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直到他们晚年,是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共同胜利的观点的。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有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不发达国家胜利的观点,这是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原意的。”①我们更不能依此苛求梁漱溟。在撰写过程中,本文始终坚持古为今用的理念。因为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奋斗”。中央认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不应该抛弃历史。梁漱溟和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理论研究,对农民问题的实践探索,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在此意义上,我们说,通过两人的农民问题的比较研究,将更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将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增加理论财富。鉴于笔者水平有限,学养尚浅,本文的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两年后,国企员工持股改革终于破冰。8月18日,国资委正式发布《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国有企业
本文针对通用财务报告模式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困境,借助于交易费用的分析方法,旨在提供分析和解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新思路;提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收费机制"的思路,并进一步提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壮大,在世界性的体育竞技中取得突破性的成就,网络体育报道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网络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着育的宣传推广工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对其 NT-proBNP、LVEF、LVEDD 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以及健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一直指导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妇女工作。自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于五四运动后随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妇女工作特别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类工作的时间不断缩短,自由时间相对延长,休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随之休闲学的研究也成为了现代社会学研究的一大主题。作为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何放弃了延安时期独创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这
<正>(一)政府部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政府部门财务管理往往局限于内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财务软件基本以核算软件为主,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编制、工资支
结合我国城市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城市规划的特点,在对城市规划领域社会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城市规划当前应关注的社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