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但即使BMI相同,不同患者也存在不同的心血管风险。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否因BMI而异。以及对于体成分(四肢肌肉、躯干脂肪)对BMI和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之间的潜在关联因素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2年1月9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于福建医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但即使BMI相同,不同患者也存在不同的心血管风险。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否因BMI而异。以及对于体成分(四肢肌肉、躯干脂肪)对BMI和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之间的潜在关联因素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2年1月9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病人4968人,对于符合要求的近一年体重保持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315人,其中男性1710人,女性1605人),将其分为男性<60岁、男性≥60岁、女性<60岁及女性≥60岁4个分组,分别收集其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LDL-C)、常规血液学和生化参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骨密度等指标。采用SPSS V22.0及R V4.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60岁与≥60岁者在BMI(P=0.473)、HDL(P=0.426)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吸烟、腰臀比、四肢肌肉、全身脂肪、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病程、Hb A1c、FPG、TC、TG、LDL-C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60岁与≥60岁者在吸烟(P=0.25)、TC(P=0.496)、TG(P=0.633)、LDL-C(P=0.691)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MI、腰臀比、四肢肌肉、全身脂肪、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病程、Hb A1c、FPG、HDL-C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年龄≥60岁时,无论男性或女性的Framingham风险评分及未来10年风险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高于<60岁者,且其CVD风险中高危组比例显著增高。2.通过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病程、TC、TG、LDL-C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均r>0且P<0.05)。Hb A1c、FPG、HDL-C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之间呈负相关(均r<0且P<0.05)。吸烟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P=0.192)。3.根据Pearson相关和单变量线性回归分别评估男性和女性<60岁及≥60岁的参与者BMI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均r>0且P<0.05)。4.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当年龄<60岁时,无论男性或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未来10年CVD风险都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当年龄≥60岁时,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未来10年CVD风险仍然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而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未来10年CVD风险在BMI<30时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但当BMI≥30时,其未来10年CVD风险的发生率无线趋近于1。5.中介效应显示,当女性<60岁时,四肢肌肉(P=0.351)或躯干脂肪(P=0.506)BMI和FRS无中介效应。当女性≥60岁时,BMI(β=0.223,P<0.05)及四肢肌肉(β=-0.121,P<0.05)对FRS都有影响,这表明BMI对FRS的影响可以用四肢肌肉的中介效应来解释。当男性<60岁时,BMI(β=0.017,P<0.05)及躯干脂肪(β=0.128,P<0.05)对FRS有影响,这表明BMI对FRS的影响可以用躯干脂肪的中介效应来解释。当男性≥60岁时,BMI(β=0.0.09,P<0.05)及躯干脂肪(β=0.181,P<0.05)对FRS有影响,这表明BMI对FRS的影响可以用躯干脂肪的中介效应来解释。结论:无论年龄如何,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BMI增加,其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均增加,因此我们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肥胖及超重者为降低其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均应积极控制体重,同时女性应以增加四肢肌肉量为目标,男性应以减少躯干脂肪量为目标。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左室质量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和评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提供一种线索和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36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Gensini评分=0,44例)与冠脉病变组(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对比Ⅱ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非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各项指标的差异情况,并探究影响T2DM角膜内皮改变的各项危险因素,为T2DM患者眼科围术期角膜内皮功能的评估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纳入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Ⅱ型糖尿病的患眼623例为研究组(T2DM组),非糖尿病眼1
目的:通过建立劳力型热射病肝损伤大鼠模型,检测肝组织细胞焦亡通路关键分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ysteine aspartase-1,Caspase-1)、gasdemin D(GSDMD)表达情况和下游炎症因子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探讨细胞焦亡在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劳力型热射病肝损伤的动物模型:经过前期的跑步
【目的】了解指南发布前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血脂水平、血脂谱特点、降脂方案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达标率,分析影响LDL-C达标率的相关因素,探讨指南对心血管内科血脂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指南发布前(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和发布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两个时间段内就诊联
研究目的和背景:糖尿病患者在降糖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是低血糖,反复发生的非严重低血糖在慢性高糖状态下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但其机制善不明确,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对于维持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代谢能力及认知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观察糖尿病状态下反复非严重低血糖小鼠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代谢能力的改变,明确线粒体功能在其中的作用,并探讨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而影响谷氨酸代谢的神经保护机制,为糖尿病反复非
目的探讨ACR TI-RADS、KTA/KSTh R TI-RADS、EU TI-RADS、ATA指南和AACE/ACE/AME指南的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对甲状腺不确定结节(Bethesda III、IV类)的诊断效能,并探讨不确定结节的超声危险因素,建立一个预测模型辅助诊断不确定结节的良恶性。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859个FNAC细胞学病理结果为Bethesda I
目的:探讨并学习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例ARMC5突变的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及转
【目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感音神经性耳聋-肾发育不良(hypoparathyroidism-sensorineural deafness-renal dysplasia,HDR)综合征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与GATA3基因相关,国内对该病家系及突变位点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例临床诊断的HDR综合征患者及家系成员进行临床特征及基因型分析,探究其GATA3基因突变的致病机
背景:多项国内外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维生素D可能通过抗炎和修复肠道粘膜屏障等作用来诱导IBD的缓解,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但补充维生素D对IBD临床结局的影响仍未有定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探讨维生素D的补充治疗对IBD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临床复发率、疾病活动指数和CRP、hs-CRP、ESR等炎症指标的影响,同
目的了解高糖刺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及巨噬细胞的影响,探索C型利钠肽受体(NPR-C)信号通路是否通过调控Nod样受体3(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改善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方法分离获取人脐带静脉来源的HUVECs,佛波酯刺激THP-1细胞株获得单核巨噬细胞。建立高糖诱导损伤的HUVECs、巨噬细胞模型,加入NPR-C特异性激动剂c-ANF干预实验。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