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众多,防治形式尤为严峻,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多死于其严重并发症,预后很差。中医古代文献对于肝硬化的常见症状和体征论述详实,对于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都有着自身独道的见解。现代医学超声检查在肝硬化的诊断、病因判断与病情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诸多最新研究进展。本研究在归纳综述肝硬化的中医古代文献及现代超声检查研究进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临床流行病学指导思想,初步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之中医辨证分型与包括肝、胆、脾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数据在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的相关性,以及CTP分级、MELD评分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旨在发现对乙肝后肝硬化辨证分型有价值的超声检查指标,为乙肝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赋予新的内涵,并为其预后判断开拓新思路。方法:对于符合纳入标准患者,依据统一标准进行中医辨证,行规范腹部及门静脉系统超声检查,完善其他实验室检查,明确肝功能CTP分级和MELD评分,填写乙肝后肝硬化临床观察记录表。使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及统计处理。运用描述性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本研究共收集北京市5家医院,乙肝后肝硬化合格病例135例。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晚期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为主,与以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证为主的早期相比较,肝左叶上下径缩小趋势明显,脾脏增大更加显著,更容易出现超声下肝叶形态比例失调、肝被膜锯齿状、弥漫性回声增高、胆囊壁增厚的表现,门静脉淤血程度亦有加重,具体表现为主干内径逐渐增宽,门静脉主干血流量逐渐增大,流速减缓等。肝左叶上下径可能适合作为乙肝后肝硬化瘀血阻络证型判断的提示指征,而肝叶形态比例失调、被膜锯齿状、弥漫性回声增高可能是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型判断的依据之一。胆囊壁增厚可能适合作为乙肝后肝硬化水湿内阻、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三种证型判断的参考依据之一。胆囊腔内回声不均和胆壁毛糙可能是湿热蕴结证型判断的提示指征。各证型肝右叶最大斜径、肝右叶前后径、肝左叶前后径、结节或网格样回声发生率、胆囊结石发生率、双边征发生率、腹水深度可能不适宜作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判断的参考依据。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量及流速、门静脉淤血指数可能适合作为乙肝后肝硬化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型判断参考依据之一。具体表现为主干内径逐渐增宽,门静脉主干血流量逐渐增大,流速减缓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能不适宜作为乙肝后肝硬化证型判断的参考依据之一。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证肝功能CTP分级以A级为主,且MELD评分以小于10分为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肝功能CTP分级以B、C级为主,且MELD评分以10分以上为主。提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水湿内阻证可能是肝硬化早、中期病情轻、中度严重阶段的主要证型,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三种证型可能是乙肝后肝硬化晚期病情较严重阶段的主要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