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银行在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银行业自身的特点,在世界各国,银行业都是受到监管最多的行业之一。政府对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问题是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众福利的重大问题,而近期的金融风暴更是引起全世界关注,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对社会经济、生活稳定会造成重大影响。在我国,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它不仅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而且是吸收公众存款、并创造信用货币的机构,国家必然对其正常运行高度关注。在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为了维护公众利益、避免系统性银行危机,保证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我国政府一直在寻求适合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监管模式。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的银行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混业监管到分业监管,从单纯的行政管控到目前以防范金融风险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都标志着我国的银行监管正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我们必须看到,虽然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在经济效益上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从公共利益的视角来看,我国政府对银行监管的效果仍不容乐观。本文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对H市银行监管效果的具体分析,得到一系列的启示,从而探询提高我国政府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方法,从完善监管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合理的监管协调机制、提高监管队伍执政水平、提高透明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