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单位作为翻译工作最基本的理解和操作单位,对翻译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受到广泛的重视。所以无论在翻译操作还是在译论研究中都有必要对翻译单位作出深入地讨论和探索。翻译单位的研究对于翻译学建构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对于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批评也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译者作为翻译的中心,既是翻译工作的主体又是整个翻译工作的枢纽,既是原文的读者,又是译文的作者,地位十分重要。鉴于翻译史上一直对翻译主体性的问题缺少重视,本文将从这个方面入手,进一步研究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单位的意义,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界定翻译单位的选择和应用。 本文分为四部分,包括引言,四大章节和结论部分。引言部分包括了本文论题的意义和可能性,以及本文研究的课题和方法。第一章作者对翻译单位做了简要地介绍,并回顾了中外翻译史上翻译单位的研究情况,其中包括翻译单位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在第二章中,作者介绍了译者主体性的概念以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翻译过程包括原作者、原文、原文读者、译者、译文以及译文读者。但是,传统译论很长时间以来都忽略了译者的重要作用。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显著。并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在这一章中,作者回顾了中外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第三章主要讨论了从译者主体性视角研究翻译单位的必要性。其中包括了翻译单位和译者主体性这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由于译者的重要性,译者主体性应受到学者以及翻译理论家的广泛重视。在此意义上,翻译单位应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研究,因为以这对翻译单位起了重要的决定作用。在这一章中,作者还分析了翻译单位和译者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因此我们不能否认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单位的影响。第四章从四个方面讨论了译者主体性是怎样作用于翻译单位的。这一章分为四节。其中第一节关于选择适当翻译单位的原则,等效理论作为翻译单位的原则说明正确的翻译单位是为等效翻译服务的;第二节探讨了翻译单位和人类思维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由于中国和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在翻译中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求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