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状态,高居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其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凋亡、神经-体液因素和心室重构。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人们在倡导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ehronization therapy,CRT)可改善CHF的症状,但适应证有限。目前,一种全新的心脏收缩调节(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CCM)方法,即通过心肌绝对不应期电刺激(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electrical stimulation,ARPES)增强心肌收缩功能的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国内外研究表明,短时间CCM可明显增强正常心肌以及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及电生理稳定性,有改善长期预后的可能。但是,目前上述研究多停留于小型动物离体心脏研究及小样本临床研究,尚无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长期ARPE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待进一步证实。
目的:
本研究通过升主动脉根部套扎法建立兔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给予绝对不应期电刺激,采用无创心脏超声以及血液学检查,观察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心功能及血浆BNP浓度的影响,探讨ARPES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用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为实验对象,体重2.5~3.5kg,雌雄不拘,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制备压力负荷过重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实验动物麻醉后开胸,充分暴露心脏,于升主动脉根部远端1.0cm处缩窄升主动脉外径至原外径的60%,关闭胸腔,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检验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造模后第4周末、第5周末行心脏彩超检查,所有测量结果均取连续3次测量的平均值。造模成功判定标准为LVEF<40%。
3.实验动物分组:造模后第4周末行心脏超声检查,将符合造模成功标准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5)、短期刺激组(n=6)及长期刺激组(n=6)。
4.心脏绝对不应期电刺激:
(1)长期刺激组:心力衰竭兔开胸放置电极并固定后发放CCM刺激(2ms,10V),延迟为30 ms。每天于固定时间连续刺激3小时,连续7天。
(2)短期刺激组:放置电极,一次性连续刺激12小时。
(3)对照组:放置电极,但不行电刺激。
5.于第4周末、第5周末分别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FS)、室间隔(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内径(LVDSD)、左室收缩末内径(INESD)。
6.于第4周末、第5周末分别耳缘静脉采血5ml,采用ABC-ELISA法测定血浆BNP浓度。
结果:
1.模型制作:共对新西兰大白兔24只进行压力负荷过重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制备。术后即刻存活21只,术后四周末存活19只。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及造模成功判定标准(LVEF<40%),共有17只造模成功。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短期刺激组6只,长期刺激组6只。绝对不应期电刺激第5天,长期刺激组死亡1只,死亡原因为麻醉意外。
2.入组动物一般情况:各组动物雌雄、月龄、体重、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心脏彩超结果:第5周末,对照组、短期刺激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刺激组各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和短期刺激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4.BNP结果:第5周末,长期刺激组、短期刺激组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刺激组BNP水平下降程度高于短期刺激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升主动脉根部套扎法可成功建立兔压力负荷过重慢性心力衰竭模型。
2.短期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可降低血浆BNP水平,但不能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
3.长期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可降低血浆BNP水平,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