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在一个封闭经济中,由于资本的边际产出呈现递减趋势,经济的发展最终将趋于稳定的状态(Solow,1956),这个稳定状态主要指的是人均产出保持不变。当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时,由于人均产出保持不变,经济的增长率将为零。经济趋向稳定状态的过程,被称为经济的收敛(convergence)。如果经济是收敛的,在收敛的过程中,落后经济的增长速度将比发达经济的增长速度快。因而,落后经济将赶上发达经济,直到最后达到稳定状态。经济收敛理论不仅用来讨论经济是否有收敛的趋势,更重要的是被用来分析造成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当前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空间集聚成为区域经济空间分布的一种普遍现象。但由于传统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假设各个区域是独立的,并不考虑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而无法对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而空间计量经济学把空间效应引入经济分析中,为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把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运用于这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理论为依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原理,对中国1991-2005年各省区经济增长进行收敛性分析。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空间效应、模型设定、模型估计和假设检验等。第二章评述了国外和国内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的研究文献,并且回顾了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在经济收敛性研究中的应用。第三章阐述了数据采集及空间单位划分方法,分析了1991-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并且利用Moran I指数研究了各地区空间结构变化。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包括σ收敛性分析和β收敛性分析,其中β收敛性分析又分为绝对β收敛性分析和条件β收敛性分析两部分研究。第五章基于实证结论,分别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给出政策启示。
本文研究得出,我国各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因此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能够比普通模型更好地描述现实经济发展状况。基于空间计量分析,1991-2000年全国表现出明显的σ收敛趋势,2000-2005年则转变为σ发散。全国β收敛速度仅为1.05%,分地区研究,东、中、西部地区收敛速度分别为2.18%、8.94%和1.84%。条件β收敛反映出,初始产业结构、投资效率、对内贸易与各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中国各省区的经济收敛情况;使用地区之间的GDP差异来修正传统的地理空间权数矩阵,更好地反映了中国各地区在地域和经济上的相互关联。此外,本文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因素方面做了一定研究,提出第三产业对于经济收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