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方法学,并确立:(1)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评价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上的可行性及准确性。(2)不同周龄大鼠的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正常参考值。(3)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增龄性改变的规律。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4W、8W、20W、48W、72W共5个周龄组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各12只,测量体重、计算左室体重指数。2.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连接Ⅱ导心电图记录其心率,测定各组大鼠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指标,每项测量3—5个心动周期,计算均值。3.血流动力学检查:生理多导仪测定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dP/dtmin)、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室收缩压(LVSP)。4.病理学检查:麻醉处死动物,取左心室并称重,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各组大鼠超声心动图检查均获得清晰的二维、M型、多普勒频谱及血流图像;90%的大鼠获得清晰的二尖瓣内环组织多普勒图像。2.大鼠体重随周龄增长,4W至8W间涨幅最快,体重增加3.24倍;20W至48W间持续增长;48W与72W组间体重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4W的大鼠,左室重量指数随增龄而减低。大鼠左室心肌重量随年龄增长,4W至8W组增长最快,增加3.6倍;于72W增至最重(1.27±0.06g),以二维面积-长度法及M型法测得的左室心肌重量均随增龄显著性增长,且均与尸解称重结果呈正相关(r=0.803,r=0.780),而以二维面积-长度法相关性更好。3.随增龄左、右心房内径均增大,于72W增至最大。主动脉根部内径及肺动脉内径于4W至8W组间显著增长,8W至20W间无明显变化,20W至48W间涨势趋缓,48W至72W组间无差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随年龄逐渐增厚,20W至72W组间统计学分析无差异。4.麻醉后各组大鼠心率无明显变化。各组间左室收缩功能的比较,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无明显差异;每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在4W至8W组间迅速提高,于72W增至最大,20W至72W组间统计学分析无差异。各组间左室舒张功能的比较,二尖瓣口E峰峰值(E)从4W至8W随年龄增高(0.67±0.13~0.89±0.17),8W至20W间无统计学差异;组织多普勒测得的二尖瓣内环的Ea峰值自8W后开始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Aa峰值呈上升趋势,Ea/Aa比值在4W至20W组>1,48W、72W组<1。5.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收缩末压8W至72W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左室舒张末压自20W至72W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4W至20W组间无统计学差异。6.超声心动图测定的EF和FS与血流动力学测得的左室压力曲线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收缩压(LVSP)呈良好的正相关;E、IVRT、Ea与血流动力学测得的左室压力曲线下降速率(-dP/dtmin)紧密相关。7.左房内径与Ea和Ea/Aa呈负相关(r=-0.543,r=-0.473),左房内径与Aa呈正相关(r=0.356)。8.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72W大鼠心肌出现灶性纤维化,纤维化病灶细胞多位于左室心内膜面,4W至48W各组标本未见明确纤维化病变。结论:1.经胸高频超声心动图可用于Wistar大鼠,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可测取多项心脏结构与功能参数,具有很好的可行性。2.经胸高频超声心动图结果与有创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大鼠超声心动图具有很好的准确性,是一种能够替代导管检查评价大鼠心脏功能的无创方法。3.正常大鼠心血管系统伴随周龄和体重的增加,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4W至8W是相对快速增长期,8W至48W是持续增长期,48W至72W是相对迟缓增长期。超声测算的左室重量与尸检称重结果显著相关。4.左室收缩功能在4W至72W未发生增龄性变化,而左室舒张功能经组织多普勒检查却发现48W与72W的大鼠的舒张功能已明显减低。5.正常的72W大鼠心肌出现灶性纤维化,心肌细胞减少,提示这一时期的大鼠已符合老龄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