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的发展,热岛效应带来的间接负面影响降低了城市舒适度,增加了居民经济负担。目前的热岛效应相关研究更多聚焦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发展状态和对城市的影响,对城市与热岛效应之间相互作用的关注尚有欠缺。本研究主要围绕城市热岛和用地之间关系展开,在广泛研究国内外热岛研究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研究体系。首先对研究的城市进行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其后应用获取的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反演运算,得到城市温度、植被指数、植被覆盖率等空间数据库。同时建立城市用地分布的数据库。之后建立热岛与用地关系的模型。选择线性回归模型对2009年和2013年的数据进行以用地类型和植被覆盖率为自变量,地表温度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以下相关结论:(1)淮安城市热岛呈现出明显的核心圈层结构,随着淮安的城市建设,高温核心点数量和范围的扩大,热岛连接成片,覆盖全城市。而低温区域呈现碎片化的趋势。(2)淮安市升温类用地的扩张使得高温热岛聚集,其辐射的范围也相应扩大;降温类用地数量的减少和相对零散的布局限制了其降温作用的发挥。(3)用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性质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其间联系是可以定量的。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提高绿地覆盖率能有效的降低地表温度。不同混合类型的地块有着不同的温度表现。用地结构的变化会对热岛的整体分布产生影响。(4)淮安市水体对热岛的缓解作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淮安市现有的绿地一定意义上阻碍了热岛的蔓延,但仍需要加强各绿地相互之间的联系,城市用地结构方面,分散升温用地集聚,串联水体绿地,隔离组团布局,合理配置升温降温类型的用地缓解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