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度形容词对举两字组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62315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中,共有13对互为反义的量度形容词对举两字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这一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考察,根据整合度高低对其划分出层级并探讨不同层级的对举两字组的句法语义属性和句法表现,最后得出不同的层级的句法功能有所交叉,在句法上构成一个连续统。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交代本文的研究范围;阐述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现有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介绍了研究所用的方法和理论以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对量度形容词对举两字组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对举两字组单用和对举的语义和句法表现方面的不同之处。
  第三章根据整合度高低对其进行层级划分,并详细考察A级低整合度两字组的句法语义属性及句法表现,对该级整合度较低的原因进行解释。
  第四章探讨B级中整合度的量度形容词两字组的句法语义属性和句法位置,相应地分析B级中整合度的成因,然后,对两个层级进行对比。
  第五章主要研究C级高整合度的对举两字组量度形容词,阐述该级整合度较高的动因并对B级中整合度和C级高整合度两层级进行比较,以期发现三个层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六章结语,总结本文研究结论,并交代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情绪调节困难、胖负面身体自我和进食障碍倾向之间的关系,探讨情绪调节困难和胖负面身体自我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的影响中的作用。  研究选取哈尔滨市4所高校的573名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胖负面身体自我量表和进食态度量表进行施测,通过SPSS25.0、Amos23.0、Mplus7.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目的:  本研究立足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受阴阳理论影响,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医五态人格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即通过使用现代的科学手段(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对大样本人群进行结构扫描,进而经过统计分析得出每一人格特质与相对应的大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中医五态人格的生物学研究。  方法:  确定五种人格特质在219名健康个体的大样本中,采用
学位
背景:虽然临床表现相似,但是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治疗方案和临床转归却截然不同。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症状特征不足以对两种疾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因此需要找到辅助诊断的客观生物标记物。目前,有研究者试图从奖励敏感性的角度对两种疾病的病因学特征进行描绘,很多研究也都发现了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在奖赏环路网络属性上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特征可能并非双相障碍病程早期的特征,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效力也因未进行验证
学位
目的:  (1)了解大学新生自杀的现状和特点。  (2)探讨自我控制在自杀意念向自杀行为转变中的调节机制。  方法:  (1)调查研究:运用《自我控制量表》以及《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调查问卷》对33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现状,探讨自我控制在自杀意念向自杀行为转变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2)实验研究:运用内隐联想测验,从内隐视角探讨自我控制在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关系之间
学位
目的:  (1)了解大学新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现状与特点  (2)探讨感恩在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关系间的调节作用  方法:  研究一: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现状,从外显的角度研究感恩在自杀意念向自杀行为转变的调节作用  研究二:行为实验法,通过内隐联想测验范式,选取有自杀意念阳性者168人,自杀意念阴性者1390人,分别研究感恩在内隐自杀意念向自杀行为转变过程的调节作用。  
学位
过去30年,心理学家们在数量认知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对数量是抽象表征还是非抽象表征的问题还存在争议。从数量抽象表征的操作性定义出发,这种争议可以解读为以下两点:第一,非符号数量本身的输入形式就是多变的,近似数量系统理论认为加工非符号数量时不会受到感觉信息的影响,而感觉整合系统理论不这么认为;第二,尽管非符号数量和符号数量的输入形式不同,但近似数量系统映射理论认为两者共享一套表征系统,而离
学位
可协商命运观可以提升个体在遇到挫折和厄运时依然坚持追求目标的坚持性。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而言极其重要,因此,如何提升其可协商命运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以往有关可协商命运观的研究多采用变量中心的研究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可协商命运观的类别差异,这会对可协商命运观研究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产生影响。以个体为中心的分析方法能够识别不同可协商命运观在不同个体上可能的特征模
学位
“哪里”是疑问代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词语,它的基本功能是表疑问,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又产生大量的非疑问用法,特别是否定用法。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描写方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语言事实加以描写,并在此基础上立足认知语言观,对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哪里”的否定用法及其语用动因加以认知解释。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等。  第二章主
学位
“远”和“近”是一对反义形容词,它们除了表示本义“空间距离的远近”外,还有着较为丰富的引申义。当前关于形容词“远”和“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义本身上,较多的是对它们引申路径的探讨,对于“远”和“近”进入句子后的表现则很少有所涉及。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和方法,结合标记理论全面系统地分析“远”和“近”在进入一些比较句式、疑问句式以及陈述句的一些特殊结构后的不对称表现,并试图从语言
学位
在现代汉语中,“贵”和“贱”是一组反义聚合的形容词,使用频率较高但不对称。“贵”和“贱”的语义较为丰富,很值得我们做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前贤对“贵”和“贱”的分析极其少,他们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反义聚合形容词的整体分析和其他特例的分析上,例如“高”和“低”、“远”和“近”、“深”和“浅”的分析。我们在前人对反义聚合形容宏观研究及其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反义聚合形容词“贵”和“贱”的多义范畴进行分析和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