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水体黑臭仍是我国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而解决水体黑臭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黑臭底泥的修复。底泥的原位修复技术近年来广受关注,与异位修复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对于原位修复技术的安全性存在着一些争议,修复过程中带来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本课题以过氧化钙为主要修复剂,进行了静态和动态模拟实验,探讨了其对底泥和上覆水相关指标的修复效果及影响,确定了不同水力条件下过氧化钙的最适投量。针对单独投加过氧化钙修复存在的不足,进一步采用与沸石联用的方式优化修复效果,确定了不同条件下沸石的最佳覆盖厚度。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投加过氧化钙能够去除底泥的AVS(酸性挥发硫化物),抑制底泥氨氮的释放,缓解了底泥的黑臭状况,使得上覆水Zn元素浓度迅速降低,上覆水pH上升,适量投加能够改善底泥的偏酸性环境。但也存在着导致底泥的重金属生态风险性上升,加速底泥COD和Cu元素、磷元素的释放,投量过大时,会造成水体pH过高的问题,会给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综合考虑修复效果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静态条件下,过氧化钙的最适投量为5g/L,实验结束时,底泥AVS消减了76.69%,上覆水氨氮消减了28.32%,Zn元素浓度从0.8mg/L降至0.2mg/L,上覆水的pH值稳定在8.0左右,上覆水的COD浓度、总磷浓度和Cu元素浓度可分别控制在40mg/L、0.2mg/L和0.2mg/L以下,总体来说对氨氮释放的抑制效果有限,COD浓度偏高。动态(t=10d)、动态(t=5d)和动态(t=1d)条件下,过氧化钙的最适投量分别为5g/L、3g/L和3g/L。动态(t=10d)和动态(t=5d)条件下,单独投加5g/L和3g/L过氧化钙,氨氮和COD指标仍均需进一步优化。针对单独投加过氧化钙存在的不足,将过氧化钙与沸石联用。静态条件下,投加5g/L过氧化钙的前提下,沸石最佳覆盖厚度为9mm,能够将上覆水氨氮浓度和COD浓度控制在15mg/L以下,pH升至7.8左右,上覆水其他指标浓度控制在较低范围。动态(t=10d)条件下,投加5g/L过氧化钙的前提下,沸石最佳覆盖厚度为3mm,能够将上覆水氨氮浓度和COD浓度分别控制在12.30mg/L和20mg/L以下,pH升至7.8左右。动态(t=5d)条件下,投加3g/L过氧化钙的前提下,沸石最佳覆盖厚度为3mm,能够将上覆水氨氮浓度和COD浓度分别控制在12.30mg/L和20mg/L以下,pH升至7.3左右。联合修复能够进一步大幅度降低上覆水的氨氮浓度,解决了单独投加过氧化钙导致的COD浓度迅速升高的问题,与单独投加过氧化钙相比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