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称绘画为“丹青”,早期的中国画是以“色彩”为主的,山水画也是如此。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青绿山水《游春图》。青绿山水画在唐宋时期一直占主导地位,而宋元之后,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倡导写意的水墨山水画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水墨山水画从唐代王维开始,到宋元发展壮大。尤其是明代后期董其昌倡导“南北宗”论,崇南贬北,成为以后三百年来画坛的主要面貌。伴随着水墨山水的发展壮大,青绿山水不断的被忽视与冷落。乃至清代“色彩”被下放到民间,青绿山水时隐时现几乎被淹没,水墨山水却半抽象的程式化为特殊的语言。哲学基础的不同造就了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的差异。青绿山水画的哲学基础主要是是传统的五色理论、儒家思想和佛教的有宗,这一理论体系是“有色系”,它决定了青绿山水画重彩的面貌和富有装饰性的审美特征;水墨山水画的哲学基础主要是老庄的道家思想、玄学和禅学,这一理论体系是“无色系”,它决定了水墨山水画重视黑白、虚实崇尚简淡空灵的美学意境。文人对绘画的介入使得山水画的审美倾向发生转变。文人画家在绘画上倡导“以书入画”,追求笔墨趣味、写意抒情、不重形似、崇尚“逸格”,轻视色彩等,在绘画之外讲究人品、学问、才情等使得绘画文学化,水墨山水画渐成主流,而青绿山水画则遭受冷落,以小青绿的形式被少数的画家继承下来。如果说在传统中国文化认同趋一的环境之下中国画长期以来形成以笔墨为中心的审美价值体系是使青绿山水受到冷落的根本原因,那么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以及人的生存环境、审美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传统单一的审美样式已不复存在,而现代山水画在形式、内容、技法方面的革新与探求,打破了传统水墨山水独尊的局面使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