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共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松质骨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的效果,以此来探讨双基因在未来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可行性。
方法:制备兔右侧股骨头坏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兔分为3组(n=12):①未转染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松质骨;②单基因转染组: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松质骨;③双基因转染组: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共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松质骨。术后3,6,9周各组分别处死4只兔子,Western blot检测术后6周时股骨头内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检测术后6周时股骨头内骨钙素的表达量;术后3,6,9周时予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股骨头坏死修复情况。实验方案经桂林医学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术后6周各组均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表达,单基因转染组、双基因转染组表达量均高于未转染组(P<0.05),且双基因转染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量高于单基因组(P<0.05)②术后6周,双基因组和单基因组的骨钙素表达量均高于未转染组(P<0.05),且双基因组的表达量较单基因组高(P<0.05);③术后9周,大体病理观察结果示双基因组的股骨头生长情况最好,而未转染组股骨头塌陷。苏木精-伊红染色示未转染组有初级骨小梁形成,但骨细胞坏死较多,骨小梁较少;单基因转染组有大量骨小梁形成,形态较好,仅有部分中断,仍含量不及正常骨组织;双基因转染组形成大量成熟致密骨小梁,形态及数量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差异。
结论:慢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共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松质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优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单基因转染形式,且目的蛋白能在体内长期有效表达。
方法:制备兔右侧股骨头坏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兔分为3组(n=12):①未转染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松质骨;②单基因转染组: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松质骨;③双基因转染组: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共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松质骨。术后3,6,9周各组分别处死4只兔子,Western blot检测术后6周时股骨头内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检测术后6周时股骨头内骨钙素的表达量;术后3,6,9周时予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股骨头坏死修复情况。实验方案经桂林医学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术后6周各组均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表达,单基因转染组、双基因转染组表达量均高于未转染组(P<0.05),且双基因转染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量高于单基因组(P<0.05)②术后6周,双基因组和单基因组的骨钙素表达量均高于未转染组(P<0.05),且双基因组的表达量较单基因组高(P<0.05);③术后9周,大体病理观察结果示双基因组的股骨头生长情况最好,而未转染组股骨头塌陷。苏木精-伊红染色示未转染组有初级骨小梁形成,但骨细胞坏死较多,骨小梁较少;单基因转染组有大量骨小梁形成,形态较好,仅有部分中断,仍含量不及正常骨组织;双基因转染组形成大量成熟致密骨小梁,形态及数量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差异。
结论:慢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共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松质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优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单基因转染形式,且目的蛋白能在体内长期有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