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饱和黄土强度与稳定性受含水率影响较大,降低非饱和黄土含水率是提高黄土基坑稳定性及土体加固的主要手段。通过电渗法降低非饱和黄土含水率可形成低含水率黄土坡体,从而大幅度提高土体强度及稳定性。目前电渗技术多运用于饱和软土的排水固结,非饱和黄土的电渗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为探究不同初始状态下非饱和黄土电渗后水分迁移结果,本文选用西安地区非饱和马兰黄土进行室内试验,试验时向土体施加直流电场研究电势对非饱和黄土水分迁移的影响。为了探讨非饱和黄土电渗影响因素及水分迁移规律,首先通过自制室内试验装置对一维非饱和重塑黄土进行电渗试验,研究不同通电时间、电势、饱和度、及含盐量对黄土水分迁移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电渗时阴极无液态水的排出。水分迁移量随着通电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水分迁移速率随通电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小,且干密度越大,通电时间对水分迁移的影响越显著。在0.5~1.5 V/cm电势梯度下非饱和黄土水分迁移结果随着电势梯度的增加不断增大,且电势梯度越大,电化学反应越剧烈,阴极附近含水率的变化量越小,电流降低率越高。干密度较小时,饱和度越小土体水分迁移结果越明显;干密度较大时,饱和度越大水分迁移结果越明显。黄土组成成分中可溶盐含量高,含盐量对非饱和黄土工程性质产生很大影响。含盐量越大,电极腐蚀程度越大。水分迁移量随含盐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含盐量在0.25%~0.5%之间时水分迁移结果最为显著。为便于对比不同初始条件下非饱和黄土电渗后水分迁移结果提出水分迁移评价方法,根据一维重塑黄土试验提出非饱和黄土电渗后阳极区含水率梯度与初始含水率及电势梯度的关系式。通过非饱和原状黄土一维电渗试验得出原状黄土在电势作用下也会发生水分迁移,且阳极区含水率降低,阴极区含水率升高,与重塑土电渗试验结果一致。考虑到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电渗法采用杆件电极属于二维电渗问题,进一步在自制试验盒中进行不同电极排布形式下二维非饱和黄土电渗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对比研究非饱和黄土在二-二双排电极排布形式、三-三双排电极排布形式、三排电极排布形式及六边形电极排布形式下水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四种电极排布形式下阳极电势降均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排形电极排布形式水分迁移结果比六边形电极排布形式显著,且排形电极排布形式下,同性电极间距与异性电极间距越小,有效面积率越大,且有效电势梯度越大,水分迁移效果越明显。六边形电极排布形式下由于其特殊排布形式有效电场率相对较大,电流降低率较小,但水分迁移量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