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入组17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TOAST分型、危险因素、NIHSS评分及BI评分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NIHSS、BI评分的关系,为临床应用中医药防治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中医药科研行业专项委托课题“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缺血性中风病复发风险评估研发及示范应用(201507003-8)”中吉林省中医院脑病科入组的长春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是否复发、脑梗死类型、入组时间等,应用SPSS23.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所有入组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NIHSS、BI评分之间关系。结果:纳入的17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风痰瘀阻证占74.71%,风火上扰证占13.53%,气虚血瘀证占7.06%,阴虚风动证占2.35%,风痰火亢证占1.76%,痰热腑实证占0.59%;不同性别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经卡方检验P>0.05,表示无差异;初发与复发ACI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无差异(P>0.05);LAA及SA型的ACI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无差异(P>0.05);男女患病情况上,男性占69%,女性占31%;在性别与危险因素的关系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ACI的患病年龄上,36-45岁7人,46-55岁34人,56-65岁66人,66-75岁55人,大于75岁9人;风痰火亢证组的NIHSS评分均值最高且标准差最低,风火上扰证组的BI评分均值最高且标准差最低。结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的中医证型以风痰瘀阻证最为多见,其后依次为风火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与是否初发、发病类型及性别无关;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21:1。同时,男性有更高的危险因素;缺血性中风病在56岁之前ACI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6-65岁发病人数最多;女性患者的高发年龄在66-75岁,较整体略延后;风痰火亢证组的脑功能受损最严重,风火上扰证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