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作为思想观念改变很大的一代,他们的言语交际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对这一群体使用称呼语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和随机访谈,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结合语境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对“80后”群体在社会称呼语使用上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本文调查的范围是安徽省部分“80后”群体,主要包括研究生、大学生以及部分社会在职人员。 通过对他们的调查研究,我们从共时角度得出了“80后”群体社会称呼语的使用特点:(一)传承性。继承了传统的称呼方式,如类亲属称呼、姓名称呼、职衔称呼、通用称呼、零称呼等,遵守了这几类称呼方式的基本用法;(二)发展性。对以上几类称呼方式分别进行了相应的发展和创新,如类亲属称呼使用范围变小,零称呼使用范围变广,姓名称呼和职衔称呼的超常规运用以及通用称呼的灵活使用等,都展现了“80后”这一群体独有的语言风貌;(三)性别差异性。在不同的社会称呼语的使用中,男性与女性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如在某些称呼语的超常规使用中,女性比男性更为谨慎、敏感,在零称呼的使用上,女性比男性使用频率更高等。 此外,为了与“80后”群体比较,我们还对“80前”群体以及“90后”群体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别总结出“80前”群体与“90后”群体的社会称呼语使用特点,从历时角度比较出“80后”群体与这两类群体的差异,进一步凸显出“80后”群体称呼语使用特点。 最后,本文从传统认知、仪表认知、语境认知、性别认知以及心理距离认知等五个方面揭示出了“80后”群体使用称呼语特点的形成原因。“80后”群体这种话语建构的社会认知心理,为研究者对今后称呼语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规划提供了有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