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产业碳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838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工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被认为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石化产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产业之一,在国家的温室气体控制中需承担重要的减排任务。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12月制定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要求石化产业到十二五规划末年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为确保该目标的顺利实现,石化产业积极开展了碳强度降低行动,但效果不甚理想。如何识别石化产业碳强度影响因素,理清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保障石化产业碳强度降低行动有效开展,进而提升石化产业的低碳竞争优势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学者们对石化产业碳强度影响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对石化产业碳强度影响的系统研究,尤其是缺乏实证研究。在总结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石化产业碳强度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对石化产业碳强度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动态影响机理进行研究,既考虑各影响因素对石化产业碳强度的单独影响,又考虑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石化产业碳强度的动态影响,具体内容如下:从界定石化产业碳强度相关概念出发,分析石化产业碳强度降低的动机和本质,提出石化产业碳强度受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受政府层面、市场层面、舆论层面和组织层面要素的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石化产业碳强度影响的理论框架,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在中国石化产业碳强度直接影响分析中,以石化产业碳强度直接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为逻辑起点,构建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模型、石化产业碳强度直接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和石化产业碳强度的解耦状态模型,利用各类统计年鉴中关于石化产业的相关数据,对中国石化产业碳强度的解耦状态进行测度,并对中国石化产业碳强度各解耦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中国石化产业碳强度间接影响分析中,以石化产业碳强度间接影响因素分析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政府层面中的政府政策和政府行为对石化产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市场层面中的市场准入、竞争状况和利益相关者对石化产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舆论层面中的媒体报道和社会异常事件对石化产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组织层面中的组织文化、组织战略、组织结构和组织知识对石化产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低碳技术创新对碳强度的影响,剖析石化产业碳强度的间接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理论假设和路径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和构念测量,基于中国石化企业259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深入分析影响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后对石化产业碳强度的影响。在中国石化产业碳强度动态影响的仿真分析及碳减排策略选择中,以石化产业碳强度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研究为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将石化产业碳强度影响因素与碳强度数量的动态变化相联系,建立石化产业碳强度动态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在政府层面、市场层面、舆论层面和组织层面要素作用下石化产业碳强度的波动变化,并通过调节调控变量,考察石化产业碳强度的数量改变程度。结合仿真分析结果,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舆论层面和组织层面入手,提出加速中国石化产业碳强度降低的策略。
其他文献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变相,也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佛教图像之一。相比5世纪图像,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维摩诘形象的汉化、隐几、隐囊的
为避免城市公园“千园一面”的景观形式,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应当注重凸显当地地域特色,将城市色彩和风貌特色运用到公园景观设计中。文章以合肥南淝河潜山北路公园景观设计
吴应箕是明末复社重要成员,其在复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当时文坛影响也很大。吴应箕在诗、文方面皆有造诣,本文主要以吴应箕生平和诗歌创作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在复社中的地位
延安文人中的“国统区归来者”主要是指在抗日I战争那个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从国统区汇集到延安的,并在延安任职、从事文学工作的文人的集合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L,延安的文
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迅速,商业信用功能逐渐凸显。但票据市场在实践中逐渐表现出高度依赖银行、企业融资难、票据产品差异化不大、再贴现体量太小、中介市场无序等问题,
<正>回族老人李伍全历时近十年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大清河回民支队》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全面生动地描写了大清河回民支队英勇抗战的历程,是一部值得一读的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着“多彩的生活”这个专题编写,安排了四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画面。《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
《红楼梦》对于续书创作影响深远。由于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特殊的时代背景等因素早已产生了大量的《红楼梦》续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红楼梦》续书的创作更是有了新的发展
本文以《鸳鸯针》一书为研究对象,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塑造了明代科举制度下不同的儒生形象,并在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的不平之思。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章辨析《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