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肛瘘瘘管剔除联合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与肛瘘瘘管切除术在单纯性肛瘘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肛瘘瘘管剔除联合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在临床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迁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研究条件的肛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手术方式为肛瘘瘘管剔除联合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对照组50例,手术方式为肛瘘瘘管切除术;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排尿、创面出血、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有无感染、肛门功能、治疗疗效;出院后随访6个月,了解肛瘘的复发情况,讨论此研究中所采用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组(13.2±2.6)天比对照组(19.4±6.2)天,其住院时间得到明显性缩短,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治疗组(16.2±2.6)天比对照组(25.3±5.9)天,采用统计学分析得知,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所采用的方式可将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3治疗组患者术后感染率4%比对照组6%低,但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指标,治疗组术后当日、术后十四天时评分别为(4.4±1.1)分、(0.0±0.0)分,对照组评分为(5.3±1.3)分、(1.3±0.5)分,此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三天、术后七天时,治疗组(3.1±1.2)分、(1.5±0.8)分,对照组(3.3±0.8)分、(1.9±1.4)分,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导尿率、肌肉注射新斯的明、诱导排尿、小便通畅率,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6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当日排尿评分状况,治疗组(1.1±0.9)分,对照组(3.6±1.2)分,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手术方式比单纯性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可更好的排尿;7对比两组术后出血率,治疗组14%比对照组36%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8用X2检验两组患者术后指诊积分状况,P=0.528,>0.05,因此,此两组患者术后指诊积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用X2检验两组患者术后失禁功能评分状况,P=0.823,>0.05,因此,此两组患者术后失禁功能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将治疗组治疗疗效94%和对照组78%进行对比,前者更高,经统计学学分析后得知,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肛瘘瘘管剔除术和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联合应用在单纯性肛瘘疾病治疗中具有优势性;11术后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其复发率均为0%,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瘘管剔除联合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单纯性肛瘘疾病的新术式。在肛瘘疾病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其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