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Dbindingprotein,DBP)基因和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青岛地区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前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支数及部位之间的关系。
方法依照TOAST病因分型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atherosclerosis,LAA)型的脑梗死患者272例、小动脉闭塞(smallarteryocclusion,SAO)型脑梗死患者87例及同期的非脑梗死人群175例,并将LAA组按大动脉狭窄(大动脉直径狭窄50%以上)支数及所在部位不同分为单、双、多支的比较及颅内与颅外、颅内外之间的比较,将对照组按照高血压患病情况分为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从VDR基因与DBP基因当中分别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单核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位点(rs2228570、rs1544410、rs4588、rs704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进行检测。
结果所检VDR基因的2个SNPs中,经logistic回归分析纠正部分混杂因素(吸烟、饮酒、高密度脂蛋白、hs-CRP、GLU)后rs2228570的ff基因型频率在SAO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OR(95%CI)=2.48(1.12~5.51)],进一步纠正混杂因素高血压后,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显著性及OR值较前减弱[P=0.05,OR(95%CI)=2.31(1.01~5.30)];对照组中高血压人群rs2228570位点ff基因型所占比例28.81%显著高于非高血压人群11.11%(p=0.01);纠正所有混杂因素(吸烟、饮酒、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hs-CRP、GLU)后所检DBP基因中的rs4588AA/CA基因型频率在LA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1;rs4588位点在LAA各压组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其它两个位点(rs1544410、rs704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rs2228570的ff基因型与SAO型卒中易感性相关,可能与前者对SAO型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调节有关。
2.rs4588基因型CA/AA与LAA型脑梗死易患性相关,可能与前者可以调节DBP生成的数量有关。
3.未发现维生素D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支数及部位之间存在相关性。
4.未发现rs1544410、rs7041位点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LAA/SAO型卒中发病相关。
方法依照TOAST病因分型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atherosclerosis,LAA)型的脑梗死患者272例、小动脉闭塞(smallarteryocclusion,SAO)型脑梗死患者87例及同期的非脑梗死人群175例,并将LAA组按大动脉狭窄(大动脉直径狭窄50%以上)支数及所在部位不同分为单、双、多支的比较及颅内与颅外、颅内外之间的比较,将对照组按照高血压患病情况分为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从VDR基因与DBP基因当中分别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单核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位点(rs2228570、rs1544410、rs4588、rs704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进行检测。
结果所检VDR基因的2个SNPs中,经logistic回归分析纠正部分混杂因素(吸烟、饮酒、高密度脂蛋白、hs-CRP、GLU)后rs2228570的ff基因型频率在SAO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OR(95%CI)=2.48(1.12~5.51)],进一步纠正混杂因素高血压后,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显著性及OR值较前减弱[P=0.05,OR(95%CI)=2.31(1.01~5.30)];对照组中高血压人群rs2228570位点ff基因型所占比例28.81%显著高于非高血压人群11.11%(p=0.01);纠正所有混杂因素(吸烟、饮酒、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hs-CRP、GLU)后所检DBP基因中的rs4588AA/CA基因型频率在LA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1;rs4588位点在LAA各压组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其它两个位点(rs1544410、rs704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rs2228570的ff基因型与SAO型卒中易感性相关,可能与前者对SAO型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调节有关。
2.rs4588基因型CA/AA与LAA型脑梗死易患性相关,可能与前者可以调节DBP生成的数量有关。
3.未发现维生素D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支数及部位之间存在相关性。
4.未发现rs1544410、rs7041位点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LAA/SAO型卒中发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