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境保护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此行为与环境的可持续性便成为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议题。已有研究表明,人们认为所有的环保行为对于环境的治理都具有同等的效力,但事实并非如此。环保行为除了改善环境破坏行为之外,还包括缓解环境破坏行为,其中改善环境破坏行为对环境有着治理的作用,缓解环境破坏行为仅能将破坏或污染的情况保持在当前水平,却无法做到消除。这种高估缓解环境破坏行为的环保效果的观念就是补偿性绿色信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此行为与环境的可持续性便成为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议题。已有研究表明,人们认为所有的环保行为对于环境的治理都具有同等的效力,但事实并非如此。环保行为除了改善环境破坏行为之外,还包括缓解环境破坏行为,其中改善环境破坏行为对环境有着治理的作用,缓解环境破坏行为仅能将破坏或污染的情况保持在当前水平,却无法做到消除。这种高估缓解环境破坏行为的环保效果的观念就是补偿性绿色信念,这种信念认为环境有害行为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从事环境有益行为得到补偿。同时产生补偿性绿色信念的原因是对事物进行评估时产生的基于项目的均值而不是总和的偏差估计,即平均偏差。而持有补偿性绿色信念会使人们在看待环境行为中,高估缓解环境破坏行为的积极后果;在看待污染环境上,低估环境的消极现状,从而让个体产生更多事后补救的心态,弱化环境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不利于我们改善环境现状,提升环境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关注人们在环境保护中的补偿性绿色信念,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基于此,本论文共设计两个研究,旨在探究对缓解环境破坏行为中存在补偿性绿色信念。研究1我们选取荒漠化作为背景材料,在这一背景中的缓解环境破坏行为则为缓解荒漠化行为。通过两个研究探究缓解荒漠化行为中是否存在补偿性绿色信念。其中研究1a采用负足迹错觉范式探究缓解荒漠化行为中的补偿性绿色信念。结果显示,缓解荒漠化行为下的被试所报告的荒漠化面积增长为负,且显著低于轻、重度荒漠化行为。而环保行为不仅包括缓解环境破坏行为,还包括改善环境破坏行为,因此在研究1b中我们增加改善荒漠化行为,来探究当缓解与改善荒漠化行为并存时,对缓解荒漠化行为的补偿性绿色信念是否依然稳定存在。结果显示,缓解荒漠化行为下的被试所报告的荒漠化面积增长与研究1a相比,虽然有所提高,但依然为负值。因此,研究1a,1b的结果均表明对缓解荒漠化行为存在补偿性绿色信念。研究2在研究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缓解环境破坏行为中的补偿性绿色信念是否也存在于荒漠化以外的其他情境,同时考察缓解环境破坏行为中内隐与外显的补偿性绿色信念,是对缓解环境破坏行为中补偿性绿色信念的稳定存在的深入考察。研究2采用与研究1不同的测量方式,在研究2a中我们自编了补偿性绿色信念问卷并应用与研究2b,研究2b让被试观看不同的环境视频,启动其对不同情境的环境感知,再使用补偿性绿色信念问卷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探究外显和内隐的补偿性绿色信念。结果显示,在环境污染情境的视频启动下的被试报告的补偿性绿色信念问卷得分显著高于环境优美视频启动组,而两组的单靶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并未出现显著差异。综合以上研究得出下列结论:(1)当荒漠化行为后出现缓解荒漠化行为,被试会高估缓解荒漠化行为的补偿效果,表明缓解荒漠化行为中存在补偿性绿色信念;(2)当缓解和改善荒漠化行为并存时,被试对缓解荒漠化行为的补偿效果的高估会有所降低,但依然存在,表明缓解荒漠化行为的补偿性绿色信念不受改善荒漠化行为的影响;(3)相较于环境优美情境,被试对环境污染情境启动后的缓解环境破坏行为持有更高的外显补偿性绿色信念水平;(4)环境优美情境与环境污染情境启动下,缓解环境破坏行为的内隐与外显补偿性绿色信念存在分离。
其他文献
刷新能力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研究表明,老年人刷新能力的差异可以追溯至生命历程的上游因素—童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目前关于童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个体晚年刷新能力老化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基于生命历程视角,本研究探讨老年社会经济地位是否能调节童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个体晚年刷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童年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个体实现向上的社会经济地位流动,提高刷新能力的过程中心理韧性发
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领导干部队伍的现实需要。如何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破解干部能上不能下困局,发挥好领导干部“领头雁”作用,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兴隆山是陇右地区的道教圣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清乾嘉年间,全真教龙门派第十一代弟子刘一明定居山中,陆续修缮道教宫观殿宇67座,一度呈现“洞天福地,香火旺盛”的名山气象。今山中尚存虚皇殿、玉皇殿、三霄圣母殿、眼光殿、三官阁、无量祖师殿、灵官殿、三大士殿、关圣殿、王母宫、混元阁、七真殿、三圣洞、二仙洞、黑虎殿、朝元观等道教建筑27座,除刘一明祠堂外,皆在刘一明的主持下重建或者添建,且空间分布集中
清王朝统治时间近三百年,建立了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在清代达到了顶峰。满族取代明朝统治全国后,意欲摒弃中国古代汉族传承千年的冕服制度,强制推行本民族具有骑射特色的紧身窄袖服装。但置身于源远流长的汉文化氛围中,清代礼仪服饰也吸收到了汉族传统礼仪服饰的特点,包括继承了汉族传承已久的“五礼”制度,但在“五礼”服饰上比之前朝又有了极大的变化。“五礼”分为吉礼、嘉礼、军礼、宾礼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FOXO1)、白细胞介素9(IL-9)在抑郁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并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145例为观察组,根据汉密尔顿抑郁症评定量表(HAMD)评定患者病情,并据此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61例)、重度组(39例),同期选取11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收集观察组及
创造性问题解决在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时将问题放一放反而得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研究者将这一现象称为“酝酿”。他们认为在酝酿阶段,尽管个体的有意识思维在从事其它无关活动,但无意识思维仍然在解决问题。无意识思维研究范式包括目标任务呈现、思维和结果输出三个阶段。在思维阶段,个体的有意识层面在完成分心任务(例如n-back任务),而无意识层面仍然对先前呈
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综合征,是对在工作中的长期情绪和人际压力的一种反应,会对企业和员工产生危害。因此,了解员工职业倦怠的产生机制,采取相应措施,不仅有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企业进行管理。本论文通过两个研究来了解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未来时间洞察力、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员工职业倦怠的培训方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一从自我效能感入手,探究自我效能感通过心理弹性和未来时间洞察力对职业倦怠产生
近十年的控烟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中国卫健委2020年发布的《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中指出,烟草使用仍然是危及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明知道吸烟危害健康,为何吸烟者还是趋之若鹜,无法戒掉?这很可能与他们的跨期决策异常有着密切关系。研究发现,长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跨期决策的延迟折扣率更高,容易出现短视、冲动行为。近期,有证据表明,降低香烟成瘾者跨期决策的延迟折扣率,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戒烟成功的可能性
花卉纹铜镜是众多铜镜类型之一种,据考古出土及相关资料,最早从春秋战国时起,花卉纹镜雏形初备,但多是具有几何性质的花叶纹镜。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植物纹饰兴起,隋唐以来,花卉纹铜镜发展迅速,花卉纹饰的写实性凸显。及至宋金,花卉纹与人物纹、禽鸟纹和其他植物纹等,装饰在各种工艺美术品的表面。作为这一时期的典型镜种,花卉纹铜镜更是广为流行。通过实地考察,可知甘肃境内馆藏宋金花卉纹铜镜共计139面,馆藏
对于家庭关系而言,父母的教养方式多数以父母角色和子女角色为主,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抚育养育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运用其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人际信任是一种心理期望,体现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体建立起来的对互动交往对象的承诺、行为、言词等方式的可靠程度的判断。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化对子女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人际信任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