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藻弧菌是一种人与海洋动物共感染的病原菌,广泛分布在河口与海洋,可引起多种海水鱼伤口感染、炎症反应及败血症等症状,发病率高,流行面广,造成经济损失巨大。目前对溶藻弧菌进行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溶藻弧菌的分离鉴定、生理生化、分子手段快速检测、不同来源及不同表型溶藻弧菌的分子多态性分析、毒力蛋白的表达与结构分析等方面。中国有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海产品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十分盛行,尤其是福建、广西、海南和广东地区的海产品以其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们的喜爱,但是由溶藻弧菌引起的海产品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对溶藻弧菌快速、准确地检测以及流行病学的调查监测对预防其在食物源中的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研究了福建、广西、海南及广东四个地区养殖海域中溶藻弧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及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从而为建立溶藻弧菌的基因指纹图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又发展了快速检测溶藻弧菌的方法,为溶藻弧菌感染的监控和防治提供技术平台:1.从福建、广西、海南、广东四个地区养殖海域采集样品,运用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到127株溶藻弧菌,其中福建34株、广西21株、海南22株,湛江50株。2.运用RAPD PCR的方法对这127株溶藻弧菌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通过RAPD条件的优化,运用10条RAPD随机引物,在127株溶藻弧菌中获得164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显示福建34株溶藻弧菌被分成11个类群,广西21株菌被分成7个类群,海南22株菌被分成11个类群,广东50株菌被分成19个类群,四个地区全部127株菌被分成23个类群。类聚结果显示,在同一地区分离的溶藻弧菌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而在不同地区的溶藻弧菌菌株之间则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对丰富溶藻弧菌流行病调查工作有比较重要的意义。3.选取了7个毒力基因对这127株溶藻弧菌进行毒力基因的分布检测,这7个毒力基因分别为:tdh、tlh、trh、toxR、ctxA、sto、vpi。结果显示,127株溶藻弧菌tdh和trh均为全阴性,toxR检测率为100%,tlh检出率为26.8%,sto检测率为22.8%,ctxA检测率为19.7%,vpi检测率为15.7%。试验表明,我国南方养殖海域的溶藻弧菌污染情况较严重,且有相当比例的菌株携带毒力或疑似毒力基因,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溶藻弧菌的致病性、基因结构与功能(或表型)及其分子演化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