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为了积极融入全球市场,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去”,通过并购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获取创新资源,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9366.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2.2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规模常年排名全球前三。与此同时,知识距离对海外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开始成为学术界关心的重要议题。“知识距离”衡量了并购双方所在国家的知识差异,学术届和业界均认为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积极融入全球市场,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去”,通过并购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获取创新资源,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9366.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2.2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规模常年排名全球前三。与此同时,知识距离对海外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开始成为学术界关心的重要议题。“知识距离”衡量了并购双方所在国家的知识差异,学术届和业界均认为知识距离对海外并购创新绩效存在影响,但其影响方向与传导机制却尚未达成共识。鉴于此,本文在研究知识距离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创新绩效关系基础上,分析技术相关性和研发投入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探究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如何利用知识距离,通过技术转移与吸收,实现技术赶超。面对学术界对知识距离与海外并购创新绩效间影响机制尚不明晰的现状,本文首先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将海外并购全过程分为技术寻求阶段、技术转移阶段和技术吸收阶段,并分阶段分析知识距离与海外并购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其次,根据理论机制分析技术相关性和研发投入会通过影响学习成本、知识技术体系、学习效应和路径依赖,双向作用于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进而对知识距离与海外并购创新绩效间的相关关系产生调节效应。实证方面,以2000-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转移阶段,知识距离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创新绩效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购双方的技术相关性会对这种负相关关系起调节作用;技术吸收阶段,知识距离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创新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购方研发投入会对这种负相关关系起调节作用,以上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本文还探究了知识距离对海外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不同企业规模、企业性质、股权收购比例时的差异。基于理论及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海外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实现创新突破的重要方式;第二,知识距离对海外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不同阶段作用相反;第三,知识距离对海外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不同企业规模、企业性质、股权收购比例时存在差异;第四,并购双方的技术相关性和主并企业的研发投入都会对知识距离与海外并购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企业在海外并购前应充分了解与目标方国家的知识距离;第二,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应根据发展战略合理选择股权收购比例;第三,政府应完善政策保障,支持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创新资源;第四,政府应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
其他文献
在经济发展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服务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企业破除发展瓶颈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普遍共识。但服务化转型知易行难,诸多企业转型过程中遭遇服务化困境,甚至服务化失败,最终不得不去服务化。究其原因,制造与服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关系,由此服务化转型也变得复杂。理论研究对于制造与服务的关系认知也不统一,主要分为“冲突观”和“互补观”。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问题:“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过程机制是什么?”
数字经济背景下,外部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致使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让数字经济助力微观经济体的发展,我国将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相关政府单位积极发布并落实激励政策和配套措施以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面临的必选项,然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对数字化进行了投资却没有获得所期待的创新绩效增长,尤其是新产品开发绩效,学者们称这种现象为“数字化悖论”。在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时,多数学
自2004年实施《最低工资规定》以来,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出现大幅度提升。最低工资制度最初建立的目标是为了使低技能劳动者能够拥有获得合理收入的权利,但不断提高的最低工资带来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挑战,对劳动力就业造成显著影响。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的上涨会加快企业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变。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会对就业产生替代效应和促进效应
国家基于经济发展现况,提出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一体化建设,指明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国内现状正趋向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合作共赢的观念已经成为各区域间的共识,区域合作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的本质是区域间知识的传播,其过程是将不同创新主体和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整合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知识研发、技术产生、技术应用与转移。企业间合作创
新一代职场人逐渐成为当代职场的中流砥柱,他们对更具人文关怀和包容的领导方式较为渴望,表达出对与领导进行互动与沟通的重视。领导幽默行为因其打破沟通障碍、缓解工作压力和让人开怀的作用在众多领导方式中脱颖而出,受到新一代职场人的欢迎,也受到业界与学界的共同关注。以往研究大多从个体层出发探讨领导幽默行为的积极作用,较少探讨领导幽默行为对团队层结果的影响。领导的幽默行为是否会对团队结果产生积极影响,如何产生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为了保证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顺利完成目标,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环境规制政策,全面推行发展绿色经济,使发展建立在保护环境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进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
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农村地区生产经营风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低、融资成本高,使得农村金融服务效率难以与城市媲美。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在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上愈发受到关注,其依托大数据与互联网,因而被视为能破除农村金融时间、地域短板的有效手段。但这一新现象是否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至今还没有可靠的定量结论。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本质上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然而长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产能过剩便是其中之一。2015年,中央政府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去产能作为“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之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在于优化生产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由此可见,优化土地供给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路径之一。自1986年《土地管理法》和1990年《城镇
在当今相互关联的工作场所中,不断变化的需求、同一份工作中多种职责的集中,以及对速度和灵活性的日益强调,使得多任务处理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要求。随着多任务处理的逐渐常态化,其对员工工作表现的影响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以往研究普遍认为多任务处理对员工存在较多的负面效应,然而,对于多任务处理与员工创新的关系研究,却一直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为充分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了一个以趋近
环境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但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一直遵循于较为粗放的发展路径,环境污染问题每况愈下,因此,提高节能减排效率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生共赢的重中之重。节能减排效率这一指标的构建综合考虑了资源投入、环境成本、经济产出和绿色收益等情况,是衡量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协调度的重要指标。那么我国该如何高效提升节能减排效率?可以看到,近几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有着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