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歌唱音准特点研究——以歌曲要素为分析视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u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歌曲要素对幼儿歌唱音准的影响来揭示出幼儿的歌唱特点。研究从歌曲的音域、音程、调等方面进行量化实证研究,以揭示幼儿歌唱特点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主要如下: 一、音域与幼儿歌唱音准儿童歌唱时比较适合的音区:3-4岁儿童为a-g1,4-5岁儿童为g-a1,5-6岁为g-a1。儿童的音区呈现年龄特点,3-4岁组与4-5岁组之间的差别比4-5岁组和5-6岁组之间的差别更大。总体上来说,儿童的歌唱音域呈现出个别差异,各年龄组的儿童的歌唱音域体现出一定的年龄特点。各年龄组相比较,3-4岁组与4-5岁组之间的差别更大。可见,这一时期是儿童音域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予以特别关注。 二、音程与幼儿歌唱音准音程因素对儿童音准特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有:音程本身的度数、音程是否儿童的音域范围内、是否含构成五声音阶的音、音程在乐句当中的位置、音程所在旋律的节奏。儿童的音准水平具有稳定性,歌曲的难度对于多数幼儿具有普遍性。儿童歌曲作曲者可以根据音程的难度,适度调整歌曲的结构和形式,使歌曲的难度更符合幼儿的特点。 三、调与幼儿歌唱音准不同调的歌曲,在音域范围内的音符数越多,幼儿的音准越高。通过对同一首歌三个调子上幼儿歌唱表现的研究发现,幼儿的表现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的幼儿只在一个调上的音准表现突出,当伴奏的调不适合时,出现严重走音;第二类幼儿歌唱时具备一定的调性迁移能力,能够适应伴奏的不同调;第三类幼儿歌唱时走音现象严重,无论如何调整伴奏调,使他们的音准都不会有所提高。应当根据三类幼儿的特点分别采取相应教学策略。 四、歌曲其他因素与幼儿歌唱音准除音域、音程、调因素外,歌曲的旋律模式、节奏特征、音符构成1等也会影响儿童歌唱的音准。当这些因素出现时,儿童歌唱时会出现简化歌曲旋律、歌唱旋律“错位”、简化歌曲节奏等表现。所以,歌唱教学应当根据歌曲的具体因素的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应对歌唱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促进幼儿歌唱能力发展。 论文最后对幼儿歌唱音准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探讨了学前歌唱教学课程设计的思路与建议。这可以为学前歌唱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幼儿歌曲创作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不断扩招,拥有高学历的人才大批量地涌入社会,一时间高学历失业、高学历者就业难等呼声高涨,对于高学历人才合理就业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整体得到发展,基础教育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育改革之初,课程标准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小学中逐渐进行。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地理教育领域颁
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书画史上的经典,由于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赵佶还用“瘦金体”书法亲笔在画上题写“清明上河图”的画名,更使其名扬天下。然而,关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是不是指清明节,《清明上河图》到底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等等,一直存在质疑。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用精致的工笔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和城内汴河两岸的社会风情,是一幅著名的风俗画作品。作品长度近530厘米,宽约25厘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