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交互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ppc825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杀(suicide)是人类最重要的死因之一,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青少年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自杀已成为很多国家15岁-29岁人群的第二或第三位死因。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当今的青少年在获得更多机会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随着学习、就业和经济等压力的不断增大,部分学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突出的是有自杀行为的大学生数量不断攀升。大学生自杀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和严重的经济、社会负担。生命是不可逆的,正如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的口号“自杀,一个都太多”。因此,探索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自杀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悲剧的发生,是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科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但由于各国所调查的人群、调查方法等存在着差异,关于大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特点的报道也不尽相同。自杀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国内外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出自杀的规律及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方法。然而,自杀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致使有些研究结果存在分歧,甚至相互矛盾。因此,深入研究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对自杀行为的作用机制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1、针对目前基于大样本的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研究较少,大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特点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湖北省武汉市6所部属院校随机抽取597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调查研究其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2、针对以往研究中关于大学生社交网络、应对技能与自杀意念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和深入,从整体上探讨社交网络、应对技能与自杀意念的调控关系及影响路径的研究也较少。本研究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以便理解与认识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3、鉴于以往有关负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技能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研究较少,而且多是针对单一指标或多个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的联合作用,缺乏对应对技能、负性生活事件及自杀行为之间的交互网络关系的研究。本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技能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关系,通过构建贝叶斯调控网络探索其中有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指标,进而以图形和概率直观的描述各因素之间的调控关系,拟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武汉市6所部属院校的597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社会网络和应对技能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负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技能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检出率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6.39%,自杀未遂检出率为1.91%,最近一年自杀行为(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检出率为7.64%;以上检出率女性均高于男性。抑郁、焦虑、强迫、人际敏感等心理症状及考试不及格、失恋、与同学发生激烈冲突、经济拮据等负性生活事件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若缺乏成熟的应对技能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很容易发生自杀行为。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技能、社交网络及心理因素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关系提供了依据。2、社交网络、应对技能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自杀意念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且各影响因素相互关联,有些甚至互为因果。本研究采用自杀行为问卷、社交网络问卷、应对技能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交网络、应对技能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并通过构建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从整体上探讨社交网络、应对技能与自杀意念的调控关系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自杀意念与社交网络不健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学校中缺乏亲密朋友,无稳定的恋爱关系等方面。当年轻人遇到心理问题时更倾向于选择志同道合、有共同语言、能够相互理解的朋友或恋人的支持与帮助,这种从朋友或恋人中得到的安慰与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有效的处理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或压力性生活事件。因此,本研究建议,鼓励青年人(尤其是那些性格孤僻、习惯独处者)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社会接触,可有效减少心理问题及自杀行为的发生。(2)成熟的应对策略可降低自杀意念的发生风险;总的看,多数积极应对策略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多数消极应对策略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但是,个别积极应对策略可能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个别的消极应对策略反而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3)本研究构建了社交网络、应对技能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结果显示,社交网络、积极应对策略、消极应对策略对自杀意念既有直接效应,又可通过“心理症状”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效应。在路径“积极应对→心理症状→自杀意念”中,直接效应的比重较大;而在路径“社交网络→心理症状→自杀意念”和“消极应对→心理症状→自杀意念”中,间接效应的比重较大。以上研究结果为自杀预防提供了重要的观点和全新的视角,提示在干预策略上,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良好的社交网络、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应对技能等措施来避免或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可能性,这将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预防和干预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3、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技能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关系:青年人在大学生活中经常会面对人际冲突、学习压力、失恋等各种负性生活事件和压力,若缺乏成熟的应对策略,这些负性生活事件会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甚至是自杀行为的诱发因素。本研究采用自杀行为问卷、负性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技能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技能与大学生最近一年的自杀行为的关联程度,并通过构建贝叶斯调控网络探索各因素之间的交互网络关系,研究发现:(1)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行为密切相关,近期有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个体更容易发生自杀行为。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关注近期暴露于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学生,并给予心理辅导,防止心理问题甚至自杀行为的发生。(2)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身心健康的维护,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甚至自杀行为的发生。本研究进一步证实积极应对策略是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积极应对技能水平越高,自杀行为发生的风险越低。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开展针对应对技能训练的培训项目,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近期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的大学生尤为重要。(3)本研究构建的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技能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证实了“性别”、“积极应对策略”、“考试不及格”、“与同学发生激烈冲突”和“自杀行为”这5个因素之间的交互网络关系;发现了与自杀行为相关的关键路径,即,大学生自杀行为发生概率最高的路径为“性别→积极应对→与同学发生激烈冲突→自杀行为”。该网路不仅能反映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可以从整体上观测负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技能对自杀行为的作用大小。本研究为应对技能、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为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个性化干预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模式。
其他文献
<正>2017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会议指出,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要抓住体制机制这个重点,突出
本文基于我国近五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中的79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入选者的基本数据分析比较了高职院校教学名师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学术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区域教
文章介绍了球谐函数的数学结构、模型特点及其在电离层建模中的应用,同时利用球谐函数电离层模型分析了电离层长期、短期变化规律,并将其应用于高精度电离层误差的修正,得到
<正> 许多药学和医学文献报道,化学上等量的口服药物制剂在临床上会产生不同的效应。这些药物的水溶性通常有限,因此可认为这种变化是它们溶出速率的差别引起的。早期的体内
宋初散文的创作经历了几次发展变化:先是盛行晚唐五代卑陋萎弱的文风;继之以柳开等人为代表的"复兴古学"的仕子之文;再变为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瑰奇精巧"的馆阁之文;最后演变
近年来韩国影视在亚洲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风潮,并逐渐向西方社会辐射。除了汲取好莱坞电影的优秀养料之外,韩国影视表现出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传统的保留和对民族性的
本文以媒体接触时间的“零和游戏”为基础,以权衡需求理论为分析框架,以深圳媒体受众调查数据为例,研究了影响受众选择互联网或者报纸的因素。研究发现,权衡需求在解释新媒体
本文介绍了新闻报道方式在因特网时代发展的趋势 ,作为培养新闻记者摇篮的大学新闻学教育 ,必须要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新闻人才。本文介绍了美国几
在对文艺的研究中,文艺与经济关系的研究是一个“冷门”,也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尤其是现在,我国已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跃入到消费时代。消费时代下,商品逻辑
通过对世界各国被选举权资格限制的分析,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对被选举权的资格条件做出一些合理的限制,对各级人大代表和由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一